少数民族地区的渔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55页(817字)

渔业是民族地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大农业中,渔业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逐年发展,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民族地区渔业生产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江河湖泊和海域自然生长的水中类、虾类、蟹类等水产,渔民进行捕捞加工,投放市场,如广西的北海、防城的渔民专门从事渔业生产,主要是进入南海北部湾捕捞海里的鱼、虾、蟹等;许多靠近江河湖泊的农民,是季节性的捕捞天然鱼虾,渔业是他们的副业。第二种渔业是专门从事鱼类人工饲养,利用水库、池塘、湖泊、海域水面饲养,又称为养鱼专业户或专业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临海的仅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几个自治县,而广西也仅有南部钦州地区临南海北部湾,浅海滩涂面积为510万亩,可养殖面积为120万亩。民族地区水面相当丰富,除了上千条大小河流外,还有许多的大小水库、湖泊、池塘。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有湖泊面积46330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61.3%。我国民族地区着名的湖泊有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柯柯盐湖等,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泊面积为4583平方公里。藏北高原也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之一,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较大的湖有纳木错湖,面积为192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其次是色林错湖,面积为1865平方公里。内蒙古的呼伦湖,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是蒙古高原最大的淡水湖。云贵高原的滇池,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洱海,面积为246平方公里,均为淡水湖。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的邛海湖是四川最大的淡水湖。渔业在民族地区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改变,对水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从而刺激了渔业的发展。渔业生产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渔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一般是当年投入当年产出,生产周期较短。民族地区有广阔的水面,发展渔业有巨大的潜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