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60页(1030字)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旅游活动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经济学科。它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应运而生的。主要研究旅游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旅游业同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相互关系,研究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以及开发、建设、利用、保护、改造旅游资源的经济原则,旅游需求和供给的规律、旅游价格的管理原则和措施、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规律性。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是一种纵横交错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热门行业,随着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冰峰雪岭、飞瀑流泉、草原沙海、阳光海滩、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和举世罕见的自然景观,如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限制,旅游经济在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和“无形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从1979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我国共接待海外游客14904.77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182.28亿美元,在这笔巨大的财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提供的。近几年来,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和西藏四个自治区的旅游创汇收入十分可观。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同量的产品与发达地区相比,所花费的时间和原材料往往高于国内外的平均水平,因而出产的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通过旅游业,可就地出口旅游产品和劳务。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能给国家和本地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大量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同时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少数民族对外开放的先导,沟通国内外交流的桥梁。有大批的国际友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观光、游览,他们通过旅游观光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认识,深化了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办厂、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不仅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外的联系,增进与国际友人的相互了解,扩大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引进外资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封闭或半封闭的隔绝状态以及陈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