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348页(370字)

古代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

亦作乌耆、乌缠、阿耆尼。都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全境包括今新疆焉耆至尉犁县地。其地四面环山,与龟兹相连,道险易守。东北有博斯腾湖和开都河水利,曲入四山中,周流其城。

居民务农、捕、畜牧,有文字(婆罗米文中亚斜体)。初属匈奴,被置“僮仆都尉”,受其奴役。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僮仆都尉”取消,而代之以汉“西域都护”,焉耆也从此内属。西汉末年又为匈奴所奴役。

东汉永元六年(94),班超击破之,又内属。西晋太康(280-289)中,其王遣子入侍。

东晋时先后属前凉和后凉,北朝时属北魏。唐初属西突厥。

贞观二十二年(648)为唐所征服,于其地置焉耆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开元七年(719)后为唐安西四镇之一。唐末为高昌回鹘所并,焉耆都督府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