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四卷

鼍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四卷》第102页(2012字)

【概况】:

异名 鮀甲(《本经》)。

基源 为鼍科鼍属动物扬子鳄的鳞甲。鼍属中国仅一种。

原动物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 又名鱼(《本经》),鼍(陶弘景),土(《续搏物志》),鼍龙(《纲目》)。

本种为国家保护动物。

历史 鼍甲首载于《本草经集注》)。苏颂曰:“生南海池泽,今江湖极多,即鼋也。形似守宫鲮鲤辈,而长一、二丈,背尾具有鳞甲,善攻埼岸,夜则鸣吼,舟人甚畏之”。按此记述,古代用药与今相符。

形态 形如蜥蜴而体极长大,大者全长达2m余。全体被有鳞甲。

头部扁平,吻短而宽,钝圆,上颌每侧有圆锥状齿18枚,下颌每侧齿为19枚。眼大,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瞳孔垂直。

耳孔呈裂缝状,有瓣膜可合闭。鼻孔1对,开口于吻前端上方,有活瓣,能自由开闭。

颈部较细,有2对具纵棱的鳞片。躯干部较扁平。背面近黑绿色,散有黄色斑纹。背部由前至后有17排矩形鳞片,横贯于背部的有6行,鳞上有纵棱。

腹面灰色。腹部有28排略成矩形的鳞片。

前肢5指,无蹼;后肢较长,具4趾,趾间有蹼;指,趾端均有爪。尾长而侧扁,有灰黑色相同的环纹,近尾端甲片锋利。(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729页,5721号图)

生境与分布 栖于江河沿岸,掘穴而居。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一带。

。【生药】:

采集 夏、秋捕获,取鳞甲,晒干或烘干,酥炙或酒炙。

【化学】:

本属动物密河鼍外壳表皮由β-角蛋白(β-Keratin)组成,颈及腿的皮肤由α-角蛋白(α-Keratin)组成,鳞甲含大量骨胶原。

眼及肝中含维生素A。脑垂体含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脑中5-羟色胺(Serotonin)含量较低。分泌鳄醇(Alligatoren yacorol,C19H18O)。血中含葡萄糖约21~205mg%,平均99mg%,每1ml血浆中含1.4μg舒缓激肽(Bradykinim)、含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Prekallikrei activator)即因子Ⅻ(Factor Ⅻ)、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激肽原(kininogen)、激肽酶(Kininase)、激肽(Kinin)等。幼鳄血清以α-球蛋白(α-Globulin)为主,尚含白蛋白(Albumin)。红细胞含腺苷三磷酸,2,3-二磷酸甘油酸酯(2,3-Diphosphoglycerate),肌醇多磷酸(Inositol polyphosphate)[1]。蛋壳含Mg、Ca、Cu、Zn、Fe、Ba等[2~4]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二册),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44 [2] CA 1989;110∶228822v [3] CA 1987;107∶233430m [4] CA 1984;100∶118058m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有毒。” ③《纲目》:“酸,微温。有毒。” ④《药性论》:“甘,平。有小毒。”

功效 逐瘀,消积,杀虫。

主治 癥瘕积聚,瘰疬,顽癣,疮疥,恶疮,崩中带下。 ①《本经》:“主心腹癥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疮疥死肌。” ②《药性论》:“治妇人带下,除腹内血,积聚伏坚相引结痛。” ③《别录》:“主五邪涕泣时惊,腰中重痛,小儿气癃,眦溃。” ④《日华子本草》:“治齿疳宣露。” ⑤《本草拾遗》:“主恶疮,腹内癥瘕。”“炙烧浸酒,主瘰疬,杀虫,瘘疮,风顽疥瘙。” ⑥《纲目》:“治阴疟。”

用法用量 3~6g。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畏胆、甘遂、芫花。”

【临床应用】:

《中国药用动物志》:“治癥瘕积聚、瘰疬、顽癣:鼍鳞甲3~6g。”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鼍甲,所主诸证,多属厥阴,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杀虫也。《千金方》治风癫有鼍甲汤。今药肆多悬之,云能辟蠹,亦杀虫之意。”

上一篇:蘘荷子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四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