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人中白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70页(2149字)

【概况】:

异名 溺垽(《本草经集注》),溺白腨(《别录》),白秋霜(《积善堂经验方》),粪霜(《王圣俞手集》),尿壶垢、尿干子(《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历史 本品首载于《别录》,名溺白垽。人中白之名见于《日华子本草》,历代本草多有收载。《中国动物药》亦收入其它类药类。

。【生药】:

采集 自尿壶或便桶中取出人尿自然沉积的固体物,放清水中浸泡4~7天,然后取出经日晒夜露至无臭为止,刮去杂质,晒干。

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厚薄不等,一般厚3~5mm;外表灰色,光滑或有瘤状突出,有时一面平滑,一面松泡而凹凸不平。质坚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起层。

有尿臭气。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有煅人中白和飞人中白。 ①煅人中白 取人中白置坩锅内,炭火煅至红色,取出,放凉。

②飞人中白 取人中白研成细末,再水飞至无声为度。

【化学】:

人尿在酸性环境沉淀的有尿酸、尿酸盐、硫酸钙、磷酸氢钙,有时还有氨基酸等。在碱性环境沉淀的有碳酸钙、磷酸镁铵、磷酸钙、磷酸镁、尿酸铵、草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尿酸钙。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6

【药性】:

性味 咸,寒。

①《本草品汇精要》:“咸,凉。” ②《纲目》:“咸,平。” ③《本草汇言》:“咸,寒。”

归经 入肺、肝、膀胱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太阳经。” ②《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

功效 清热,降火,消瘀。

主治 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①《别录》:“疗鼻衄,汤火伤。” ②《唐本草》:“主紧唇疮。” ③《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羸瘦渴疾。” ④《本草衍义补遗》:“能泻肝火,散阴火。” ⑤《本草蒙筌》:“止肺痈唾血。” ⑥《纲目》:“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了,诸窍出血,肌肤汗血。” ⑦《本草正》:“烧研为末,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生肌长肉,善解热毒。” ⑧《玉楸药解》:“清心泄火,凉血止衄。”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剂,3~6g。外用:研末敷。

使用注意 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矢,治蜘蛛毒。

②配麻仁、阿胶,治血便秘。 ③配枯矾,掺口舌疮。

④配铜绿、麝香,治走疳。

方选和验方 ①《理瀹骈文》:“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蛾、口疳:人中白(煅)、青果核(煅)、鸡哺退壳(煅)、儿茶、冰片各等份。研吹。” ②《濒湖集简方》:“治口舌生疮:溺桶垽2.1g,枯矾0.9g,研匀,有涎拭去,掺数次。” ③《积德堂经验方》:“治小儿口疳:人中白(煅)、黄柏(蜜炙焦)为末,等份,入冰片少许,以青皮拭净,掺之。” ④八宝珍珠散加减(《中医验方汇选·内科》)治咽喉各症:人中白3g,珍珠0.3g,黄0. 45g,儿茶0.15g,生石膏3g,薄荷霜0.09g,硼砂3g,冰片0.6g。

共研极细面,用风鼓苇茎或毛笔管吹药至患处,2小时1次。 ⑤《圣惠方》:“治鼻衄经久不止:故绵20g(烧灰),人中白0.3g。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服6g。” ⑥人中白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皮肤癌:煅人中白6g,大梅片2g。

研粉,撒在溃疡面上,并以红霉素软膏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

单方应用 ①《经验方》:“治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限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迫干,研入麝香少许,酒下。” ②《纲目》:“治走马疳: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固济,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 ③《积善堂经验方》:“治跌打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白秋霜研极细末,每服1.5g,好酒调下。”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溺白腨,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羸瘦,泻疾者,以其能入诸经泻去火邪也。凉能除热,故又治汤火灼疮。

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疳等证多效,是其除热降火之验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