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毛花点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05页(1352字)

【概况】:

异名 波丝草(《贵州草药》),雪药(《四川常用中草药》),遍地红、断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红细草(《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荨麻科花点草属毛花点草的全草。花点草属全世界4种,中国约2种。

原植物 毛花点草Nanocnide lobata Wedd.(N.pilosa Migo),又名小九盘(《湖北植物志》),连钱草苎麻(《福建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草本。

茎丛生,高达20cm,上部有分枝,被向下白色螫毛;根状茎短。叶互生,叶柄长1~1.5cm,散生白色螫毛;托叶斜卵形,侧生,分离,具螫毛;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与宽近相等,长1~2cm,顶端钝圆,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钝齿,两面散生白色螫毛,上面有细点状钟乳体;基出脉3条,外向二级侧脉达齿尖。花黄白色;雄花序生于茎梢叶腋,短于叶片,不超出枝梢,总花梗短;雄花花被片5裂,裂片背面上部有刺毛1~2条,雄蕊5枚,伸出花被外;雌花序聚伞状,生在上部叶腋或茎鞘,生于上部叶腋的有短总花梗,生于茎鞘的无总花梗;雌花花被片4裂,裂片不等大,被毛;子房卵形。瘦果卵形,有点准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下或路旁、房舍附近和园地潮湿处。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及泥沙,阴干或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苦,凉。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酸,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咳嗽,疮毒,痱疹,烫伤。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通经活血。治肺病咳嗽。

”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疮毒,痱疹。

”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治烫伤,火伤。”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烧烫伤,疮疖,痱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或菜油浸后外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疔疮痈肿,痱子:鲜毛花点草15~30g。水煎服,同时鲜毛花点草全草捣烂外敷患处。” ②《湖南药物志》:“治咯血:毛花点草30~60g。水煎服。

”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烧伤:毛花点草全草500g,洗净阴干,菜油5000g。将全草浸泡于菜油中1个月以上。取上层油轻搽烧伤面。

” ④《湖北中草药志》:“治潮热,咳嗽痰血:毛花点草30~60g,水煎服。” ⑤《湖北中草药志》:“治瘰疬:毛花点草30g,鲜夏枯草1500g,蜂蜜适量熬膏。日服3次,每次服15。

上一篇:毛花荛花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