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背三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726页(1329字)

【概况】:

异名 土生地、白仔菜药(《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石三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骨丹(《云南中草药选》),白子菜(《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白背三七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icata(L.)DC.(G.ovalis DC.;Senecio divaricata L.),又名白番苋(《浙南本草新编》)。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具多数长须根。

茎直立,高30~100cm,稍肉质,有纵棱,被白色柔毛。

单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12cm,宽2.5~4.5cm,基部有时具2耳,边缘有粗锯齿,或羽状浅裂。头状花序顶生,疏伞房状;总苞筒状,总苞片2层,线状披针形,外层短,疏离,内层覆瓦状排列,边缘宽膜质,被灰白色短毛;全为管状花,金黄色,5齿裂。瘦果深褐色,有条纹;冠毛白色。花果期10月至次年3月。

(图见《浙南本草新编》.390页.图4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湿地。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寒。

有小毒。 ①《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甘,凉。” ②《广西中药志》:“淡,平。” ③《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 ④《浙江药用植物志》:“淡、微苦,温。” ⑤《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甘,寒,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毒,舒筋活血。

主治 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痈肿,烧烫伤。 ①《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煮汤内服,凉血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肿散瘀;又用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十晒,浸酒或煎汤服补血。”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地下部:泻火,凉血,生津。”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治骨折,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 ④《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治痈肿,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水火烫伤。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疮痈:白背三七、雾水葛等份,捣烂外敷。”

单方应用 《云南中草药选》:“治烫火伤、刀伤:白背三七根粉,加糖调成糊状,包扎患处。”

上一篇:白栎蔀 下一篇:白背三七茎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