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绒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734页(1293字)

【药性】:

性味 苦、甘、微辛,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苦、微辛,平。” ③《福建药物志》:“甘,平。”

功效 清肺止咳,消肿解毒,散瘀化浊。

主治 肺热咳嗽,咯血,胸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疖肿,跌打,骨折,遗精,白带。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疔疮。” ②《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清肺止咳,化浊散瘀。治肺炎,支气管炎,咳嗽,感冒发热,小儿疳积,骨折,跌打瘀肿,防治百日咳。

” ③《中国植物志》:“在云南有些地方用于肾虚,遗精及阳痿。”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清肺止咳,解毒。治肺热咳嗽,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 ⑤《广西民族药简编》:“捣烂炒热敷患处,治骨髓炎,跌打损伤,骨折。” 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明日,解疮毒。治风热目赤肿痛,青盲,疮肿,皮肤痒疹。” ⑦《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治咳嗽,咽喉肿痛,慢性肾盂炎,关节痛,痢疾,遗精,前列腺炎,乳腺炎,白带,蛀牙痛,痔疮,稻田性皮炎,痈,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异名 万毒、白花仔(福建),一包针(四川)。

基源 为唇形科绣球防风属植物白绒草的全草。绣球防风属全世界约100种;分布在热带非洲经阿拉伯至印度及来西亚,个别种延至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屿,热带美洲至六安的列斯岛有2种逸生。

中国约7种,半数以上药用。

原植物 白绒草Leucas mollissima Wall,又名银叶花、灯笼花(云南)。

形态 直立草本,高可达1m,茎扭曲,多分枝,被贴生绒毛状长柔毛,节间伸长。叶片卵圆形,长1.5~4cm,宽1~2~3cm,顶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有具微尖头的圆齿状锯齿,两面均被柔毛状绒毛,叶面具皱纹,背面被密集而发白的毛,轮伞花序腋生,多花密集成球形,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花萼管状长约6mm,内面上部微被柔毛而下部无毛。萼口平截,萼齿长三角形,长约1mm,近于等大;花冠白、淡黄色至粉红色,长约1.3cm,冠筒长约0.7cm,外面近喉部处具微柔毛,内面中部具斜向毛环;雄蕊4,内藏,后对较短,花丝丝状;花柱与雄蕊略等长,顶端不等2裂;花盘等大。小坚果卵珠状三棱形,黑褐色。

花期5~10月,花后见果。(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129页.图版8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50~2000m的阳性灌丛、路旁、草地及荫蔽的溪边和潮湿地上。

分布于广西西部、四川及贵州西部、云南。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上一篇:白扁豆 下一篇:白绒止咳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