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螺蛳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766页(1552字)

【概况】:

异名 白螺壳(《肘后方》)。

基源 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等的贝壳。

原动物 方形棱螺Bellamya quadrata(Benson)。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Heude)。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Reeve)。多棱角螺Angulyagra polyzonata(Frauenfela)

历史 本品见于《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烫火伤。”《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现代实用中药》、《江苏药材志》、《中国动物药》均有收记。

形态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c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

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

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

以藻类及其他植物为食。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洗净晒干。

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苏。

鉴别 本品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纹线,壳口歪,卵圆形,外表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

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加工炮制 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 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末。

【药性】:

性味 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③《中药大辞典》:“甘、淡,平。”

功效 化痰,散结,止痛,敛疮。

主治 热痰咳嗽,反胃膈气,胃痛吐酸,瘰疬,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 ①《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疮,疮疖,下疳,汤火伤。” ②《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③《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④《中药大辞典》:“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⑤《贵州中草药名录》:“治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9g,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银粉散(《奇效良方》)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轻粉两味,不拘多少。

先将白螺蛳壳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药内,每用少许,贴在疮上。 ②《纲目》:“治杨梅疮烂:白螺蛳壳、辰砂等量,冰片少许,为末搽之。”

单方应用 ①《医学正传》:“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火煅为末,每服2g,温酒调下。” ②《纲目》:“治膈气疼痛:白螺蛳壳烧研,每服3g,酒下。”

上一篇:白檀根 下一篇:白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