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蛇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044页(1188字)
【概况】:
异名 摄龟(《尔雅》),蠳龟(《抱朴子》),鸯龟(陶弘景命名),呷蛇龟(《唐本草》),啖蛇龟(《食疗本草》),克蛇龟(《浙江中药手册》),断版龟(江苏)。
基源 为龟科动物三线闭壳龟、黄缘闭壳龟、锯缘摄龟的全体。
原动物 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Bell)。
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Gray)。锯缘摄龟Cycl emys mouhot ii Gray
历史 夹蛇龟首载于《蜀本草》,保升曰“摄龟腹小,中心横折,能自开阖,好食蛇也。”现苏州地区将夹蛇龟制成注射剂、片剂等,用于各种结核、痔兼及癌症化疗后产生的白血球下降等。
形态 黄缘闭壳龟头部光滑无鳞,鼓膜圆而明显。
颈角板狭长楔形。椎角板5块,第一块略呈长方形,第5块呈三角状多边形,其前端嵌入第1块椎角板,2、3两块略呈六角形。
肋角板每侧4块,缘甲板每侧11块,臀角板长宽略相等。
腹甲与背几等长,但后端包于背甲内而端稍有突出,两侧以韧带相连。
颐角板三角形。肱骨板和股骨板沿中线之宽仅及其外侧缘宽1/4。
胸骨板呈长方形,腹角板略呈方形,肛角板后缘钝圆形。腹甲在胸、腹角板之间有韧带相连,当头尾及四肢缩入壳内后,腹甲后两半可向背面活动,闭合于背甲。四肢被鳞,指趾有钩爪和蹼。
尾稍长。
背甲背面红棕色或酱红色,背甲腹缘黄色。
三线闭壳龟与黄缘闭壳龟的主要区别是三线闭壳龟背甲棕黄色,背面有3条黑色纵棱。
生活在丘陵或山区的河流附近,以小鱼、虾、螺类及蚯蚓等为食;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
黄缘闭壳龟甲边缘黄色,可与上2种区别。
生境与三线闭壳龟相同。
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
。【生药】:采集 春、夏、秋季均可捕捉。
【药性】:
功效 活血消肿。
主治 劳热骨蒸,崩漏带下,小儿囟门不合,久疟,痔疾,骨结核,肺结核,瘰疬,喉蛾。①《食疗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儿囱门不合,破瘕痎疟,疗五痔阴浊湿痹,女子阴隐疮及骨节中寒热,煮汁浴渍之;”②《浙江中药手册》:“活血消肿。
治单双喉蛾,瘰疬恶疮;”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骨结核,肺结核,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酥炙或烧炭研末,3~6g,外用:煎汤浴渍或烧灰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