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州一枝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316页(1904字)
【概况】:
异名 蛇舌草、竹叶艾(《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鱼胆草、苦蒿(《云南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白酒草属植物小蓬草的全草。白酒草属全世界80~100种;中国约10种、1变种。
原植物 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Cronq.(Erigeron canadensis L.),又名小白酒草(《全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一年生草本,根纺锤形,具纤维根。
茎直立,高50~100cm,圆柱形,多少具棱,有条纹,被疏长硬毛,上部多分枝。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基部渐狭成柄,叶片倒披针形,长6~10cm,,宽1~1.5cm,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具疏锯齿或全缘;中部和上部叶较小,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近无柄或无柄,全缘或多少具1~2齿,两面或仅表面被疏短毛,边缘常被上弯的硬缘毛。
头状花序小,径3~4mm,排成顶生多分枝的大圆锥花序;总苞近圆柱状,总苞片2~3层,淡绿色;雌花多数,舌状,白色,舌片小,线形,顶端具2钝齿;两性花管状,淡黄色,具4~5裂齿。瘦果线状披针形,稍压扁,被贴微毛;冠毛污白色,1层,糙毛状。
花果期5~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48页.图6309)
生境与分布 常生长于旷野、荒地、田边和路旁。一中国南北各地广泛分布。原产北美洲。
。【化学】: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有: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芳樟醇乙酯、乙酸亚油醇酯(Lino-leylacetate)、母菊酯(Matricaria ester)、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矢车菊属烃X(Centaur X)、枯牧烯(Cumulene)、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叩巴萜(Cupar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γ-毕澄茄烯(γ-Cadinene)、β-Himachalene.其β-Himachalene具有抗炎作用[[1,2]。
有机酸类成分有:邻-苄基苯甲酸-(O-Benzylbenzoicacid)、联苯甲烷-α-羧酸(Diphenylmethane-α-carboxyl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uringic acid),其中香草酸、丁香酸为抗菌有效成分[1,3]。还含有一种不稳定的聚乙炔类成分(Polyacetylene)[4]。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75 [2]CA 1986;105∶39427f [3]药学学报 1983;18(2)∶27 [4]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71
。【药理】:
开花季节的叶所含挥发油,能防治儿童对牛乳的过敏性泄泻。还可用于腹泻或内出血。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75
【药性】:
性味 《云南中草药》:“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主治 口腔炎,中耳炎,眼结膜炎,风火牙痛,风湿骨痛。 ①《祁州药志》:“清凉解热。”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退热,祛风湿。治骨痛,尿血,铜钱癣。”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治中耳炎,结膜炎,热性牙痛,口腔炎。” ④《湖南药物志》:“杀虫止痒祛风。治大头风,肾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外用:捣敷,捣汁含漱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大头风:小蓬草30g,灯芯5枚,石膏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肾囊风:小逢草60g,煎水洗患处。” ②《云南中草药》:“治口腔炎:鱼胆草叶,加以配伍,水煎服。” ③《云南中草药》:“治中耳炎,鱼胆草鲜叶,捣汁,加鳝鱼血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