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8页(717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本民族自称“布越”。旧称“仲家、夷族”。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此外,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数布依族居住。据1990年统计,人口有250多万。

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魏晋北朝至唐宋时期有蛮僚、俚僚、八番等称谓。元至民国时期称仲家。1953年起统称布依族。解放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手工业为农民家庭副业。历史上布依族人民曾多次进行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如南笼起义、上司起义等。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以布依语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兼通汉语,使用汉文。

在黔南荔波、独山一带的布依族中,部分人使用属于同语族侗水语支的莫话、锦话。1956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80年代初曾两次修订文字方案,目前正在布依族聚居地区推行。

“摩”是布依族大多数人的信仰对象,但同时也信仰多神,供奉祖先,多行卜,近代部分人信天主教。

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甘蔗、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尤擅种水稻,有“水稻民族”之称。饲养水和黄牛。喜腌酸食。

过去妇女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人死行土葬,多数地区有砍牛祭奠死者的习俗。以精湛的蜡染、刺绣工艺着称。

过去的住房建筑多为干栏式楼房,现仅存于南盘江沿岸的亚热带地区,西部地区有风格独特的石板房建筑。较隆重的民族节日有“六月六”、“三月三”、“牛王节”、“七月半”。解放后,实现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成立两个自治州和三个自治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