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412页(595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多数自称“门巴”,部分自称“主巴”。“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部分分布在珞瑜地区的墨脱、梅楚卡、巴加西仁和更仁一带,另有少数散居在林芝排地区。1992年实行人口普查的地区,有6248人。操门巴语,有多种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多通晓藏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唐代受吐蕃政权管辖,在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与藏族有长期的联系。

解放前属封建农奴制经济,受藏族僧俗三大领主统治。

差赋、乌拉繁重。部分地区尚存在原始农村公社制残余。

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也有少部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丧葬多行土葬、水葬,也有屋下葬、屋顶葬、崖葬、火葬。多禁忌。

喜歌舞。

民间文学丰富,有门巴族着名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有玛萨、东三巴等民歌形式。衣服多用红色氆氇缝制,妇女习惯披一件小犊皮。

多住石砌碉房或人字形竹木干栏。生产以农业为主,产玉米、稻、荞麦、辣椒、香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兼营林、牧和采集业。

善制木碗和竹器。以大米、玉米、荞麦为主食,喜吃辣椒,嗜酒。普遍信仰喇嘛教,部分居民兼信本教。

通用藏历。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解放后,门巴族聚居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地区修筑了公路,安装了电灯,架起钢索吊桥。

有了医院、学校、卫生所。涌现出一大批本民族的大学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