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464页(1097字)

①1954年8月23日在云南省怒江地区建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包括泸水、碧江、福贡、贡山4个边疆县,首府在碧江县的知子罗。

1957年1月14日改名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并将原属丽江地区的兰坪县并入,州府于1975年迁泸水县六库镇。1956年10月撤销贡山县,成立贡山怒族族自治县,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碧江县,划归泸水、福贡二县。1987年11月7日撤销兰坪县,成立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两个自治县仍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80年云龙老窝划入泸水县。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东西最宽横距153公里,南北最长纵距320多公里,总面积为14,700多平方公里,北靠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东连迪庆、丽江、大理;南接保山地区,西北毗邻缅甸联邦共和国,过去是中缅两国的未定边界,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60年先后签订《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甸边界条约》,划定了两国之间的边界线,将原为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我国领土片、古浪、岗房归还我国。

自治州国境全长449公里,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屏障。州内有傈僳、怒、白、普米、独龙、汉、彝、藏、景颇等民族。

总人口396382人,少数民族占91.46%,全州地处高山峡谷,高黎贡山海拔4649米,与之平行的碧罗雪山海拔4000米以上,云岭山脉位于兰坪县境主峰4290米,在自治州西部的担当力卡山最高峰为4900多米,与波涛汹涌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形成州内切割很深的三大峡谷。气候属立体性,江边全年无霜,山腰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高山寒冷,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冬春季大雪封山。

是天然的植物宝库。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荞麦、小麦、稻、青稞、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核桃、漆树、油桐;药材有黄连、当归、厚朴、贝母、虫草等,菌类很多,林海中盛产杜鹃、山茶、玉兰及稀有的鸽子花珙、兰花品种繁多。

由于自然条件适合动物生长繁衍,有许多珍禽异兽,有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地下矿藏丰富,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铅锌矿是我国特大矿区,盐矿是云南各大盐矿之冠,大理石的蕴藏量最高。新中国建立以前,怒江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50年代以来,政府大力扶植,大大改变了整个自治州的落后面貌。耕作技术改进,城乡公路连成网,工业生产也已初具规模。

②书名。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和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云南地州市县概况的一个分册,由自治州和泸水、兰坪、福贡、贡山及原碧江等县的县志编写人员共同编写。全书对傈僳族的分布地域、各地人口、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1950年以后的教育、婚姻、丧葬、节日等作了全面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