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市场大辞典下册

京剧

书籍:市场大辞典下册 更新时间:2018-09-10 06:40:09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下册》第843页(864字)

戏曲剧种。

流行全国。已有200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音乐上基本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也称“皮黄”。

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有导板(倒板)、回、慢板、原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另有西皮反调(习称“反西皮”)、二黄反调(习称“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分别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唢呐、海笛等管弦乐和鼓、板、大锣、铙钹、堂鼓、星等打击乐。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很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形成中国民族戏曲“唱做念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脚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4个大的行当,每大行当又各有细密的分工。

男子称“生”,其中,中年以上男子称“老生”,青年男子称“小生”,勇武男子称“武生”。妇女称“旦”,大家闺秀称“正旦”(也称青衣),小家碧玉称“花旦”,老年妇女称“老旦”,勇武妇女称“武旦”,诙谐或邪恶妇女称“彩旦”。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称“净”(也称“花脸”),擅武艺者称“武净”。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丑”(也称小花脸),擅武艺者称“武丑”。

长期以来,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常演的也在300至400个以上。京剧服装具有独特风格,质量考究,描龙绣凤,色泽鲜艳。服式基本上依照明制,按人物身分、职业分别穿着蟒、官衣、褶子、帔等。京剧化妆,各个行当均有一定谱式,净丑勾画各种脸谱,以示忠奸善恶。生、旦浓妆重抹,也近似脸谱。由于地区和艺术风格的不同,京剧有“京派”、“海派”两大流派。

因北京一度称北平,京剧也一度称“平剧”。

上一篇:昆曲 下一篇:市场大辞典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