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法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193页(3910字)
解表法,又称汗法,是指应用发汗、解肌、透疹等方药,或采取针灸、推拿、熏蒸等外治措施,以祛除在表病邪的治疗方法。
解表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疏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宣发肺气使六淫邪气从卫表外解。解表法是外感病初起表证的主要治法。外邪入侵,卫气郁遏,腠理闭塞,汗液不得外泄,必须采用解表法,使腠理开泄,邪气祛除,营卫协和,阴阳平衡而早期康复。由于大部分感染性疾病早期均表现为表证,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症,解表法能使之得到解除,避免病邪日久入里。
其他肌表病变如疮疡、发疹等,以及部分各科杂病均可用解表法而取得疗效。
《内经》早已指出发汗是解除表邪和退热的重要方法。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可汗而发也”等论述,并载有发汗的多种具体方法,包括渍形、热浴、药熨、按摩、针刺、服药等。《伤寒论》详细地讨论了汗法的运用,所述有关条文达140条之多,主要用于太阳经证、太阳经合病、自汗症等,对汗法的适应证、使用宜忌和误汗的变证、逆证及其救治方法均有明确表述。
《金匮要略》还用汗法治疗风湿、历节、温疟、水气、溢饮、肺胀、产后中风、劳复等病证。
自宋代朱肱指出用麻黄、桂枝等解表剂要因人而异,不可墨守陈规后,金代刘完素提倡治疗外感热病表证用辛凉或甘寒之剂以发表。
金代张从正更明确地将解表法区别为辛温、辛凉二法,强调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南陲之地多热,宜辛凉之剂解之;朔方之地多寒,宜辛温之剂解之。午未之月多暑,宜辛凉解之;子丑之月多冻,宜辛温解之。
少壮气实之人,宜辛凉解之;老耆气衰之人,宜辛温解之。病人因冒寒食冷而得者,宜辛温解之;因役劳冒暑而得者,宜辛凉解之。病人禀性怒急者,可辛凉解之;病人禀性和缓者,可辛温解之。病人两手脉浮大者,可辛凉解之;两手脉迟缓者,可辛温解之”,并将汗法列为祛邪三法之首,指出除辛散解表内服药外,“灸、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清代叶桂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指明汗法是外感热病卫分证的主要疗法,所谓“在卫汗之可也”。他直接采用辛凉之品或用辛温配辛凉等而制定的辛凉解表法,包含不少新意。
清代程国彭详述了汗法的应用,指出“有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当汗不可汗而妄汗,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旨”等误治情况,使解表法的运用更趋完善。
近代对解表法的应用更为具体精细,分类颇多,迄今尚未能统一。
如近年朱建贵以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将针对表证的汗法分为:(1)辛温发汗法,用于风寒束表之证;(2)辛凉疏表法,用于风热袭表之证;(3)益气解表法,用于气虚外感之证;(4)温阳发汗法,用于阳虚外感之证;(5)养血发汗法,用于血虚外感之证;(6)滋阴发汗法,用于阴虚外感之证;(7)化湿发汗法,用于外感夹湿、湿在肌表之证;(8)润燥发汗法,用于外感燥邪之证;(9)利水发汗法,用于外感风邪、内停水饮之证。而田广秀等认为汗法除分辛温发汗法用麻黄、桂枝等和辛凉发汗法用桑叶、菊花等2类外,还演变为以下几类:(1)扶正解表,如参苏饮;(2)滋阴解表,如加减萎蕤汤;(3)养血解表,如葱白七味饮;(4)祛湿解表,如九味羌活汤;(5)理气解表,如香苏饮;(6)祛暑解表,如香薷饮;(7)利水解表,如越婢汤;(8)祛瘀解表,如仙方活命饮。董淑范则提出汗法的变化应用有13种之多:(1)发汗解表,包括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清暑祛湿解表及益气、助阳、养血等解表法;(2)解表散寒、祛邪止痛,如痛证用川芎茶调散、吴茱萸汤等;(3)解表散邪止痉,如痉证用羌活胜湿汤;(4)解表清热、利湿退黄,如阳黄兼表邪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5)发汗宣肺、行水退肿,如阳水用越婢加术汤、防已黄芪汤;(6)解表清热止痢,如治痢疾初起用人参败毒散;(7)解表祛邪、化湿止泄,如治泄泻用藿香正气散;(8)解表疏邪、化浊止呕,如治呕吐用玉枢丹;(9)调和荣卫止汗,如自汗用桂枝汤;(10)发汗祛邪平喘,如治哮喘用麻杏石甘汤;(11)发汗化饮,如治支饮用小青龙汤;(12)发汗祛邪消痈,如治肺痈用银翘散等;(13)解表散邪止咳,如治咳嗽用三拗汤等。
对解表法作用机理的认识已逐渐有所深入,但仍存在分歧。
如不少学者仍强调解表法是针对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认为汗法是促进汗腺分泌、通过发汗解除表证,是开泄腠理、调和营卫、祛除表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是运用各种发汗药物组成适当方剂,当邪在皮毛、肌表尚未入里之时,使邪从外解以控制疾病发展,达到早期治愈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使由于外邪侵袭肌表、破坏营卫的自隐调节功能而失稳态恢复到适度稳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另有不少学者则认为解表法不独治疗表证,也可治疗某些里证。
因为汗法不独用于外感病表证,在各科杂病中运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如黄疸、水肿、痹证、胃脘痛、老年性尿频、泄泻、无汗症、带下、胸痹、多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痈疽、结膜炎等均可用解表法而取得显效。
因而认为只要具备下列条件即可使用汗法:其一,凡邪客于肌肤、毛窍、筋骨、玄府、营卫腠理等部位;其二,凡因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水饮内留、水湿泛滥、冷热失调、营卫失和等病因所致各种病证;其三,凡具有疼痛(身痛、腰痛)、身拘紧板实,或恶风、或恶寒,或汗出,或咳喘,或水肿、纳差、舌苔白或腻、脉浮大而长等脉证。
有人还注意到解表法与调理脾胃的关系至为密切,认为营卫出于中焦,卫表之气宣达与脾胃功能有密切关系,故增益胃气可助解表祛邪,而临床许多方药既可治表,又可调理脾胃;“阳气闭塞”是表证与脾胃不调的共同病机,畅达阳气是共同的转机。解表法结合现代疾病的临床运用,近年也取得不少新进展。
伍炳彩将解表法用于治疗各种肾炎取得较理想疗效,分型施治为:(1)风寒束肺型:表实用麻黄加术汤,表虚用防己黄芪汤;(2)外寒内饮型:小青龙汤加减;(3)外寒里热型:越婢汤加减;(4)风湿在表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5)风湿郁热兼入血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6)风热型:桑菊饮、银翘散。刘兴福用解表法使全身发汗治疗破伤风55例,结果治愈51例,平均住院天数仅11.9d。
他如董长富用重剂越婢加术汤合乌头汤加减作为汗法基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阮诗玮采用汗法治疗夏季热,均获得良好疗效。
解表法的实验研究也已取得一些成果,归纳其所阐明的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抗病毒作用。
如菊花、牛蒡子、白芷、细辛、桂枝、柽柳等发汗解表药均有抗菌作用,麻黄、藁本、白芷、桔梗、柴胡等有抗病毒作用。(2)抗炎、解热作用。
其解热原理包括排除致热原、镇静体温中枢、舒张皮肤血管,所含挥发油可使汗腺分泌加强等。(3)镇静、抗惊、镇痛作用。(4)调整免疫功能。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都有促进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桑菊饮加减比合霉素吞噬指数大2.8倍、吞噬力量高2.6倍;又如感冒合剂可限制病毒在激活的淋巴细胞内繁殖,抑制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
(5)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状态,增加心肌营养,提高心血管生理功能,偏凉性的解表方药还能降压、减低心率,偏温性的解表方药能升压、加快心率。(6)改善机体反应状态,排泄病理产物,调整代谢状况,促使病变向好的方向转化。
(7)祛痰、镇咳、止喘作用。其机理与内含祛痰、平喘、镇咳成分,可抗菌消炎,减轻炎症刺激,能改善循环状况等因素有关。
(8)利尿作用。解表方药多因含利尿成分,因而可改善肾血流量,部分影响肾小管重吸收,抗变态反应,改善内分泌调节机能,退热而使水液损耗下降等到利尿作用。(9)增强消化功能。解表药有提高味觉、刺激嗅觉反射、促进消化液分泌、恢复胃肠正常容纳量、促进肠蠕动等作用,从而增强消化功能。
通过实验,证实解表方药往往能同时起到驱除病因、解除症状、调节机体的反应状态等作用。
解表法的文献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全面理解与掌握前人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已较成熟,虽有分歧意见,只要进一步明确其应用范围就可取得共识。实验研究还较初步,大多停留在一些现象的观察,汗法透汗的定量分析和各种汗法的具体作用环节将是20世纪内的重点研究课题,至于全面解释本法在治疗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仍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章忠.中医年鉴,1984,60~62
2 田广秀,等.河北中医,1984,2:11
3 朱建贵.中级医刊,1985,2:17
4 董淑范.中医函授通讯,1988,2:20
5 万友生,等.中医杂志,1989,4(7):4
6 陈景河,等.中医杂志,1990,3:4
7 闵漱石.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5:6
8 周文祥.陕西中医,1991,4:191
(上海中医学院赵章忠教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