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4:56:5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599页(513字)
关于交往的系统观点。
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认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一切动物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一样的交往。因为二者之间不仅传递信息的手段不同,而且传递的信息水平也完全不一样。维果茨基称动物之间的联系为“感染”。
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一切社会心理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形成的。
交往与活动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活动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交往是某一主体作用于另一主体的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加工”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人对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总是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来实现的,人的活动具有与他人协作的共同性质,是共同活动。
而参与共同活动,是以信息的传递为前提的,交往保证共同活动的协调性,使共同活动顺利完成。交往具有以下功能:(1)信息沟通,即交往双方传递和接受信息;(2)行为调节,通过交往协调双方的心理与行为;(3)情绪激励,交往过程中双方的某种情绪体验能增强或减弱共同活动。交往手段可分为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
前者包括书面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又可分为独白与对话;后者可分为面部表情与体态。此外,交往者之间的距离,也是重要手段。
上一篇:交往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