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第1024页(953字)
①篇名。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人文主义学者、教育家韦弗士着。提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美德,实现美德的方法是潜心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学。希望德育与智育、基督教与人文主义相结合。
②篇名。
英国诗人弥尔顿着。1644年发表。
主张把学生训练成聪明、有教养且肯负责的公民与领导;学习古典文学,以《圣经》和基督教为指导原则;建立学院,作为实现其教育理想的机构。认为学院应是“一所大房子,周围还要有广场隙地,房子之大,要足够住150人”。
教育分初、高两级,学生年龄为12岁~21岁,学习六种古代语文,即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加勒底文、意大利文、叙利亚文,还学习音乐、诗歌、悲剧、喜剧、雄辩术、历史、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神学、数学、农业、地理、自然哲学、生理学、天文、建筑、工程、航海、气象、采矿、动植物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并主张向猎人、捕野禽者、渔夫、牧人、园丁、药剂师、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及解剖学家等学习实践技能。
③书名。德国哲学家康德着。
原为作者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讲稿,经其学生林克整理成书。1803年出版。共六部分:导言、体育、教学、心灵的陶冶、道德的养成和实际的教育活动。
在导言中,作者将人与动物对比,说明教育是人兽区别的标志。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教育理想是发展人的所有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培养有道德的理想社会的成员。
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工作无固定模式,需靠教育者的机智,认为教育有四种功能:管束、教化、训练礼貌与智慧、道德陶冶。在体育部分,提出体育应从儿童的襁褓时期开始,保育应顺乎自然天性,注重身体锻炼。体育应与智育、德育互相渗透。
在品格训练上,应约束儿童,防止任性,但约束亦不可是奴性的,需保持儿童的自我意志。
教化是积极的教育手段。在智育部分,认为学习知识固然重要,而心理功能的训练更为基本。
强调记忆力的培养,但反对死记硬背,主张以理解帮助记忆。在德育方面,认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谋求自由。
要求教师注重精心培育而不重惩罚,强调自律,即依靠自我意志的力量去恶显善。亦主张将宗教教育列入道德教育的范畴,但强调以对上帝的信仰而不是宗教教条作为教育儿童的规范。
1926年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瞿菊农的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