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上

读毛诗日记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3:36: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211页(1738字)

①不分卷。

清钱人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

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者来此读书。并延请吴县雷浚、新阳汪之昌为学长。

定《十三经》、《资治通鉴》、《说文》、《文选》等书为讲习内容。众人每日就各自所读之书写成日记,月终汇呈学长评阅。

后雷浚、汪之昌从诸生读书日记中取其优良可观者付梓刊行,名之曰学古堂日记。

钱氏此书即其中一种。作者以为毛异文自宋王应麟以下诸家考证业已精详,但对假借之字未有专论。钱人龙以许慎《说文》读毛诗,凡毛诗中用假字,即撮取许慎书或他书引其本字证之,以阐明诗三百篇假借之理。

专训毛诗假借之字,此似为第一书,更兼考证精详确实,其价值自不待言。缺憾之处在胪采未及赅备,仍有遗漏。

②不分卷。

清申濩元撰。

濩元字辛盙,江苏元和(今属苏州市)人。光绪十七(1891)年举人。

此书是申濩元读书于学古堂时读毛诗之日记。其书不分卷,不载原文,亦不尽释全经。凡有所见则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

疏解不以诗义为主,而以训释字词名物见长,多有辨驳前人之失,发诸家所未见者。

如训述为匹,匹又训合,好逑即好合。又如僾与薆同,薆训为隐。

则“僾而不见”则为隐而不见,皆确当中理。是编由雷浚、汪之昌收入《学古堂日记》。③不分卷。清张一鹏撰。一鹏字云博,江苏元和(今属苏州市)人。光绪十九(1893)年举人。此书是张一鹏读书学古堂时读书之日记。其书不载经文,亦不释全经。

有所发明,分别条录并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以为题目。是编以辨释《毛传》、《郑笺》为主,兼及孔氏《正义》、朱子《集传》、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诸书。其于考订郑笺、毛传之例尤为详备。总结为三种,一曰申传,进一步申明细说;二曰补传,补毛传所不及;三曰易传,易正毛传之误失。

较早且系统地论说了传笺之关系。惜时易传之例胪采未及全备。④不分卷。清杨赓元撰。

赓元字良孚,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1894)年贡生。

是编乃赓元读书于学古堂时读诗之日记。书不分卷,不载原经,有所疏解则分别条录,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以为题目。

起自《周南》、终于《唐风》,而不及雅、颂。其内容主要是以《尔雅》、《说文》、《经典释文》诸书辨证毛诗通假之字。

虽不免有臆断失察之处,但多数信而有征。⑤不分卷。

清夏辛铭撰。辛铭字颂椒,嘉兴桐乡县(今属浙江省)人。

是编乃夏辛铭读书于学古堂时逐日所记。

为其学长雷浚、汪之昌选入《学古堂日记》中。

因是杂记读诗之所得,故不分卷,不附原文,亦不尽释全诗。凡有所得,有所疑,皆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而后条录之。辛铭是编亦不全,始于《周南》、止于《卫风》计十六则。其疏解多依《尔雅》、《说文》诸书对诗中通假之字加以辨驳。

所论笃实严谨,搜采赅博。

⑥不分卷。清凤恭宝撰。恭宝字永叔,江苏吴县人。

此书亦是光绪初年读书苏州学古堂时之日记。由其学长选中付梓。书不分卷,不附原文,亦不尽释全诗。凡有所疏论皆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而条录之。

此编始于《邶风》、终于《陈风》,只八条。主要是参考《毛传》、《郑笺》以及孔颖达《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诸书,汇列诸说,评定是非,择善而从,间或亦有独到之处。

有《学古堂日记》本。⑦不分卷。

清陆炳章撰。炳章字菊裳,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县)人。生平及仕历皆不详。是编即陆炳章在学古堂读毛诗之日记,由雷浚选入学古堂日记并付梓印刷。

因是读书日记,所以书不载原经,不尽释全诗,凡有所发明皆条录之,并标举篇目及经文为题目。所论始于《周南》,终于《卫风》。或训释诗意,或考订文字,对已有诸家之成说进行辨驳。然疏漏之处时有所见。有《学古堂日记》本。⑧不分卷。

清郏鼎元撰。鼎元字勋伯,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

此书即学古堂日记之一种。书不分卷,不载原文,亦不尽释全经。有所发明皆条录之,并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目,所论或训诂文字,或诠释诗意,往往瑕瑜互见。⑨不分卷。

清徐鸿钧撰。鸿钧字圭庵,江苏吴县人。是编为《学古堂日记》之一种,不分卷,不附原经,亦不尽释全诗。

所作疏解皆标举篇目及经文而后条录之。

所论始于周南,终于小雅。以考释文字为主,能在综合前人之说基础上而出己见。

上一篇:说诗循序 下一篇:四库大辞典上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