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的历史剧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35: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16页(568字)

上海“孤岛”时期,由于英法殖民者畏惧日本侵略者,禁止公开宣传抗日,加上汉奸特务对抗战的破坏,直接反映现实的戏剧受到极大限制。

进步的戏剧工作者便通过历史剧、外国进步戏剧,以及各种改编旧剧和民间戏曲等,宣传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表现抗击外敌侵略的民族英雄,起了振奋人心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历史剧的创作和演出,成为一时风尚。

这些历史剧多取材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时的史事,以张扬民族意识、激励爱国情绪为主题。阿英以魏如晦的笔名,先后创作了南明史剧《碧血花》(又名《葛嫩娘》、《明末遗恨》)、《海国英雄》(又名《郑成功》)、《杨娥传》,以及《洪宣娇》等。

这些剧本以抗敌爱国的英雄为主人公,对于鼓舞上海“孤岛”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日伪的斗争,具有现实意义。于伶写的五幕史剧《大明英烈传》,江上青(舒湮)写的《精忠报国》和《董小宛》,欧阳予倩改编的《梁红玉》和《桃花扇》,都满腔热情地歌颂爱国精神和强烈的反侵略民族意识。这些剧本分别由上海剧艺社、新艺剧社等上演,虽然多为历史剧,但是观众仍然很容易和抗日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演出后对沦陷区人民坚持反抗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特务的斗争,起了一定的鼓舞教育作用,也因此常常受到反动当局的威胁和迫害。如《碧血花》曾三次遭到禁演,三次易名,先改《明末遗恨》,后改《葛嫩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