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秧歌运动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35:4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21页(833字)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的群众性文艺活动迅速高涨。

1943年春节,在延安街头演出了新颖的秧歌舞和秧歌剧。其中,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的《兄妹开荒》,采用旧秧歌的形式,但摒弃了旧秧歌中男女调情的糟粕,表现了一对兄妹争当劳动英雄的高度生产热情,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反映了解放区的新气象和翻身解放后的欢快,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朱德等同志观看了新秧歌剧的演出,曾给予热情的鼓励。194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

《决定》指出:“内容反映人民感情意志,形式易演易懂的话剧和歌剧(这是熔戏剧、文学、音乐、跳舞甚至美术于一炉的艺术形式与地方形式),已经证明是今天动员与教育群众坚持抗战发展生产的有力武器,应该在各地方与部队中普遍发展。”(载1943年11月8日《解放日报》)由于新秧歌剧演出的成功,形成了1944年春节新秧歌剧演出的高潮。

春节秧歌演出活动,由延安的工厂、部队、机关、学校组织起来的业余秧歌队有27个,演出节目达150多个。演出轰动了整个延安,出现了“鼓乐喧天,万人空巷”的盛况。

周扬在《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中说:“延安春节秧歌把新年变成群众的艺术节了。”延安的新秧歌运动,迅速推广到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而且在1945年开始在国统区重庆等地,广泛地演出和流行,新华日报社、育才学校、国立剧专以及一些中学的业余演出团体先后演出了延安的和自己创作的秧歌剧,并且传到了成都、昆明等地。秧歌舞和秧歌剧成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表达人民胜利时代的激情的艺术。人民群众说旧秧歌是“骚情地主”,而称新秧歌为“斗争秧歌”。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一大批新编秧歌剧应运而生。新秧歌剧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人物新生活新主题,显示了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大大促进了文艺与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为文艺大众化开拓了新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