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9:08: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297页(1092字)

四幕话剧,曹禺着。

初刊1936年6-9月上海《文学季刊》第1卷第1-4期。1936年1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1937年2月2日上海戏剧工作社在上海首演,导演欧阳予倩。剧本描写三十年代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都市生活,深刻反映了这个罪恶社会的黑暗和苦难。一面是聚集在大饭店的银行老板、高级职员、洋博士、富孀、男妓和始终未出场的黑暗势力代表金八。他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欺骗,互相倾轧;另一方面是压在社会最低层、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的小职员、小东西、哑巴、瘸子和一群被迫害与被屈辱者,过着卑贱和痛苦的生活、小职员黄省三全家被迫服毒自杀,小东西几陷火炕,终至上吊自尽,用生命和血泪有力地控诉了这吃人社会的罪恶和黑暗。

作为全剧主线的交际花陈白露依赖银行经理潘月亭过着奢侈的寄生生活。学生时代的情人方达生的到来唤起她少女生活的回忆和一线希望,然而她仿徨、矛盾,她在这个泥沼中陷得太深,坷坎的生活使她失去重新生活的勇气。

当她幻想拯救小东西的努力遭到破灭,赖以生存的潘月亭突然破产,为偿清欠债又受到奚落和讥笑时,她的精神崩溃了,终于在日出前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剧本发表和演出后,即引起热烈争论,上海《大公报》、《光明》及《文学》等杂志接连发表茅盾、巴金、叶圣陶、朱光潜、靳以、沈从文、李广田、周扬、张庚以及英国谢迪克等的评论文章,认为:“《日出》是在我所见到的现代中国戏剧中最有力一部。它可以毫无羞愧地与易卜生和高尔斯华绥的社会剧杰作并肩而立”(北京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英〕谢迪克:《一个异邦人的意见》)。“写《日出》时,作者对于客观社会已有进一步的认识,他认清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人剥削人的制度。他开始意识地诅咒四周的不公平,对荒淫无耻的人们泄着愤懑,把希望寄托在象征光明的人们身上”。但“对于隐蔽在幕后的两种社会势力,作者的理解和表现他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使人相议的程度”(周扬:《论〈雷雨〉和〈日出〉》)。该剧曾获《大公报》文学奖金,评语认为:“他由我们这腐烂的社会层里雕塑出那么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在题材的选择,剧情的支配,以及背景的运用上,都显示着他浩大的气魄。”1937年我国留学生在东京上演时,在日本剧坛,引起很大的反响。秋田雨雀认为:“中国人确是天才,象《日出》这样规模宏大的剧本,在日本很少见。”1940年元旦,《日出》在延安演出时,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重视。

《日出》是我国三十年代剧坛上的优秀作品,它代表了作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成就,对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起着深远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