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9:09:0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299页(976字)

三幕话剧。

曹禺着。初刊1937年4-8月上海《文丛》第1卷第2-5期。

1937年8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原野》是一出惊心动魄的性格悲剧。

写农民仇的苦难和觉醒。十年前,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了仇虎的父亲,霸占了他家的土地,他的妹妹被送进妓院并被折磨而死,他也被诬为土匪投进监狱。

未婚妻金子被霸占,作了焦阎王的儿媳妇。后来,仇虎从监狱里逃出,杀父之仇、二代人的怨恨,迫使他不择手段地进行报复。

但这时焦阎王已死,焦母是个瞎老婆子。仇虎要杀死焦阎王的儿子大星,夺回金子,让焦母孤独一人饱尝人世间的苦难。但他又感到懦弱低能的焦大星是无辜的,踌躇犹豫,十分矛盾。在杀死大星以后,内心受到谴责,精神崩溃,逃进树林后迷失方向,最后在侦缉队包围中自杀。

《原野》的发表和出版,正是在中国人民神圣的全民抗战爆发前后,因而未能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剧本发表后,评论界曾有不少批评,如认为“是曹禺最失败的作品”。

“是一个纯观念的剧”,“人物性格似乎是先验的”。

“戏剧冲突是建筑在沙滩上的”。作家又“回到神秘的旧路”,“渗入过多的神秘象征的色彩”,“遮没它的社会意义”等等。作者认为:“《原野》不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它是要暴露受尽封建压迫的农民的一生和逐渐觉醒。”而“《原野》的写作是一种新的路子。”《原野》所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初军阀割据暗无天日苦难时期,灾难深重中的贫苦农民想反抗但又找不到出路,有人挺而走险、有人采取个人复仇的报复手段,仇虎所受的苦难同悲剧,以及他最后认识到:“现在仇虎不相信天、不相信地,就相信弟兄们要一块儿跟他们拚,准能活。”鲜明地写出我国农村的苦难和农民的觉醒,用仇虎个人复仇的悲剧结局批判了个人复仇的毁灭,激起人们对当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仇恨,这正是《原野》深涵的积极现实意义。

《原野》虽然借鉴和运用了部分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但作者仍然在努力塑造仇虎、金子、焦母、常五、白傻子和大星的不同典型性格,在人物塑造——尤其是性格刻画和心理描写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便是落笔不多的白傻子和常五,也是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唐弢:《我爱〈原野〉》)。《原野》保持作者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同时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是作者继《雷雨》、《日出》后又一部重要的剧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