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屋檐下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9:09:1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300页(831字)

三幕话剧。

夏衍着。1937年5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

1939年1月“留渝剧人协会”在重庆首演。剧本描写上海一所弄堂房子里的五户人家,在连绵阴雨的黄梅季节里有着各自的痛苦和不幸。施小宝是沦落风尘的弃妇,备受旧社会的种种凌辱和欺压;老报贩李陵碑孤苦无依、终日思念在一二八战役中牺牲的儿子、以酒浇愁沉醉在“盼娇儿”的幻觉和痛苦中;失业的洋行职员黄家楣,贫病交加,用一生心血培养他上大学的父亲从乡下出来探望,他不得不靠借债典当和表面的欢笑来安慰老人的心;年老的小学教师赵振宇,热情善良,乐天安命,可他的妻子终日在抱怨和唠叨;二房东林志成和彩玉夫妇似是小康之家,谁知道他在厂里每天是挨骂受气。今天,彩玉的前夫匡复突然归来,更激起他们心底深处的不安和痛苦。十年前,匡复因政治罪被捕,将妻子、女儿托付挚友林志成照顾。十年的时间,在困境中,他们由关怀、爱护而同居。而今匡复出狱归来,志成深感内疚,意欲出走。彩玉既爱匡复又怕志成离去,匡复深深地了解他们,他从孩子的歌声中得到启示,振作精神,重新踏上征途。作品反映的是一个艰难的时代,闷人的黄梅季节象征着旧社会的黑暗和政治上的低气压,但又隐隐约约透露出希望和未来,从这一群小人物的苦难生活中反映了整个时代和即将到来的时代的征兆。这是作者在戏剧创作中“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摸索”(《上海屋檐下·后记》),“尝试是成功的,他给自己选了一个艰难的局面,必须同时把五个不同的人家呈给观众,看到一个生活断面,……自然而又艺术地把平凡琐碎的淤水聚成一股强烈的感情的主流。

情调是单纯的、忧郁的,《上海屋檐下》的地方色彩却把色调喧染的十分斑驳。”(刘西渭:《上海屋檐下》)“作者用淡墨画出这些人物的灵魂,细微又不落痕迹,浑成而不嫌模糊,真正的感情深沉地隐蔽在画面的背后,不闻呼号而自有一种袭人的力量,这是现实主义的力量。”(唐弢:二十年旧梦话“重逢”》这些评论指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和价值意义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