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政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9:14:5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336页(775字)

郭沫若所作五幕史剧《棠棣之花》中的人物形象。

取材于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剧名典出《·小雅·常棣》,喻指兄弟。

剧中的聂荌、聂政为孪生姊弟,古人称姊妹为女兄女弟;这对孪生姊弟面貌相同,志向一致,他们又有精神上的传人、义妹春姑,三人共同成为剧本的主人公。

聂政在历史上原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着名刺客,剧本在塑造这个形象时对他的知己之感作了新的解释。

魏、赵、韩三家分晋,削弱了抗秦力量,韩相侠累又畏秦、媚秦,聂政由于反对侠累的所作所为,成了严仲子的知己。戏剧情节起始于姊弟在亡母墓前相别,聂荌作哀怨之歌,聂政闻歌而“冷去了一大半”,聂荌再作壮别之歌,“我望你鲜红的血液,并发成自由之花”。并嘱他“不要辜负了严仲子对你的知遇,不要辜负了天下老百姓”。聂政到濮阳访严仲子,与严的知交韩山坚定计,同赴韩城行刺侠累。聂政舍己为人,是为了“去破灭那奴隶的枷锁”。

主张集合、反对分裂,聂政的形象体现了这种历史传统,他是由历史(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民国以来的历史)所孕育的仁人志士的形象。

刺杀侠累以后,他就毁容自刎;用意所在只有聂荌明白:怕被认出而累及乃姊。但聂荌却特地赶去认尸,《战国策》称道她的“爱身而不扬弟之名,我不忍也”,而在剧本中则又把“扬弟之名”解释为“我要永远不辱没你,配得上做你的姐姐”,让天下人都理解他的志士仁人精神。

聂荌哭尸自刎之后,义妹春姑又割腕相殉,使周围人们都了解聂政献身的原因不在私怨而在公仇,由此显扬了“一位真正的英雄”以及同样侠义的姊姊,自己也因传其精神而得到慰藉。三个角色不曾同时登场,但是他们各以自己的经历、感情,共同灌溉了“棠棣之花”。聂政是他以史剧“发展历史的精神”而创造的第一个文学形象,剧作者“据今推古”、“借古鉴今”的历史剧创作,在这个形象的创造上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