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259页(858字)

研究个人、集团和社会的生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模式及消费与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基本上从属于社会学,是其分支之一。消费是一个容纳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可以从各自角度,用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形成了这一学科分支体系。它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又与经济学存在着血缘关系,所以它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一门边缘科学。

对消费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Smith),但对此做出较大贡献,并奠定其学科基础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托尔斯坦·凡勃仑(Thorstein Veblen)。他在其《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有闲阶级”的消费特征和目的进行了社会学分析,认为有闲阶级消费的动机和目的,除了个人的享受和福利外,还在于其消费可以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荣誉需要,他将其称为“荣誉准则”。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对家庭生命周期、消费者行为与购买动机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结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依据日本政府所提供的家庭调查资料,研究了家庭消费行为、规范及趋向等,对消费社会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从内容上看,消费社会学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1)研究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动机和消费行为的形成及其差异的社会因素;(2)关系集团或参考群体的消费模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3)文化、规范、风俗、时尚等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制约和导向;(4)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从已形成的理论看,消费社会学的理论主要有:家庭发展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小群体理论、决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事例研究法、阶层识别法、意向测定法、态度测定法、调查表法等。总体来看,消费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尚未完整构建起来,仍然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