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先秦两汉诗精华

褰裳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精华》第131页(1319字)

【原文】: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1)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2)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3)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4)

【译文】:

你若爱我想念我,提起裤子渡溱河。要是你不再想我,难道就没他人么?你这糊涂傻哥哥! 你若真心把我爱,提裤趟过洧河来。要是你把心肠改,难道就没别人来?你这傻瓜小无赖!

【集评】:

明·孙鑛:“褰裳涉溱洧,作冀望所私者说,于义较顺。观后‘子不我即’,可例。‘狂童之狂也且!’语势拖靡,风度绝胜。”(《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清·毛奇龄:“女子曰:子思我,子当褰裳来。嗜山不顾高,嗜桃不顾毛也。”(《毛诗写官记》)

清·王鸿绪:“魏氏浣初曰:‘褰裳涉溱’,子思专而我思亦专,‘岂无他人’,子意泛而我意亦泛。”

又:“唐氏汝谔曰:溱洧未必褰裳可涉,特明其至之易耳。狂童直是谑辞,有相眷恋之意。”(以上二条见《钦定诗经传说会纂》卷五)

今·郑振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似是《郑风》中所特殊的一种风调。这种心理,却没有一个诗人敢于将她写出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今·魏炯若:“末句如闻其声!使全章语言皆活。”(《读风知新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总案】:

这首诗,在春秋时代的外交辞令中,常被借用来比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左传》昭公十六年(前526)郑六卿饯晋韩宣子于郊,子太叔曾赋《褰裳》,意思说晋国不能保有郑国,他人就要来保有。《吕氏春秋·求人》,又说晋人欲攻郑,先使叔向聘问,考察郑国有无能人?子产亦赋此诗,晋国怕郑与秦、楚交好,也断了攻郑的念头。这些都是断章取义,借诗寓意,非诗的本义。《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把它当成政治诗,显受上述记载的影响。《笺序》更具体为:“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愈益穿凿附会。《辨说》:“此《序》之失,盖本于子太叔、韩宣子之言,而不察其断章取义之意耳。”《朱子语类》:“如《褰裳》自是男女相咎之辞,却干忽与突争国甚事?”《集传》:“淫女语其所私者”而“谑之之辞”。看来朱熹的见解比较稳妥,除“淫”字不恰当外,其他解释也还不错。这的确是民间打情骂俏一类的歌谣。是女子戏谑情人的诗,她以娇嗔调笑的话与爱人戏谑,显示了那姑娘爽朗、泼辣的性格。方玉润《诗经原始》:“思见正于益友也。”傅恒《御纂诗义折中》:“刺无信也。”这些说法都不值一驳。

上一篇:狡童 下一篇:先秦两汉诗精华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