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先秦两汉诗精华

蓼萧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精华》第269页(1594字)

【原文】: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1)既见君子,我心写兮。(2)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3)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4)既见君子,为为光。(5)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6)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7)既见君子,孔燕岂弟。(8)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9)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10)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11)

【译文】:

艾蒿高又长,露珠清又亮。见到诸君子,我心真欢畅。宴饮伴笑语,安乐聚一堂。 艾蒿高又长,露水不住降。见到诸君子,荣幸又荣光。品德真高尚,长寿永无疆。 艾蒿高又直,露水沾衣湿。见到诸君子,盛宴真亲密。都是好兄弟,德寿高无比。 艾蒿一丛丛,露水实在浓。见到诸君子,铜辔耀眼明。车铃叮当响,万福齐汇同。

【集评】:

唐·孔颖达:“作《蓼萧》诗者,谓时王者恩泽被及四海之国也,使四海无侵伐之忧,得风雨之节。书传称越常氏之译曰:吾受命吾国。黄老曰:久矣,天之无烈风淫雨。意中国有圣人远往朝之,是泽及四海之事。经四章,皆上二句是泽及四海,由其泽及,故其君来朝,王燕乐之,亦是泽及之事,故序总其目焉。经所陈是四海蒙其泽,而序漫言四海者,作者以四海诸侯朝王而得燕庆,故本其在国蒙泽,说其朝见光宠。序以王者恩及其君,不可遗其臣,见其通及上下,故直言四海以广之。”(《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

清·姚际恒:“此诸侯朝天子,天子美之之词。严氏谓‘诸侯答天子《湛露》、《彤弓》之歌’,恐未然。《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侯赋《蓼萧》,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又昭公二十六年,‘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弗答赋。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观此,则非诸侯答天子明矣。”(《诗经通论》卷九)

清·方玉润:“《小序》云‘泽及四海也’。案,诗止言天子诸侯‘笑语’、‘心写’之乐,曷云‘泽及四海’?为之解者乃引《易·比》之《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诸侯正所以比天下,以为古《序》之旨简而该。以是为‘简而该’,则凡属天子燕诸侯之诗,莫不可曰‘泽及四海’矣。序诗如此,何能使人测试?有序若无序,何若无序之为妙乎?此盖天子燕诸侯而美之之词耳。然美中寓戒,而因以劝导之。曰德,曰寿,有是德乃有是寿,固也。诸侯之易于失德,则尤在兄弟争夺之间与邻国侵伐之际。故又从令德中特言‘宜兄宜弟’。夫必内有以和其亲,然后外有以睦其邻,诸侯睦而万国宁,乃真天子福也。故更曰‘万福攸同’,是岂徒为诸侯颂哉?古人立言各有体裁,以上颂下,当以此种为得体。”(《诗经原始》卷九)

【总案】:

这是一首祝颂诗,古今无异议。但在祝颂对象上,诸说不一。从诗所渲染的祥和气氛和“宜兄宜弟”的诗句看,当是地位相当的诸侯或贵族之间在宴会上的互相称颂祝愿之辞。四章头两句皆以“蓼萧”“零落”起兴,兴中含比,喻友谊如蓼萧那样清香温馨,像朝露那样鲜美甘甜。诗的四章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首章主写宴会气氛;二、三章写彼此称誉祝福,这是诗的主干部分;末章以车合套、鸾铃和谐,喻“兄弟”情谊永存。

上一篇:素冠 下一篇:先秦两汉诗精华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