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解剖与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3页(3831字)

一、肝脏的解剖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我国成年人的肝脏的重量,男性为1230~1450g,女性为1100~1300g,占体重的1/50~1/40。在胎儿和新生儿时,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

正常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上界与膈穹的位置一致,约在右第5肋间(相当于叩诊的相对浊音界),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右端圆钝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肝下界一般不超出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脏有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上面隆凸贴于膈,有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下面略凹,邻接附近脏器,此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纵沟及横沟,右侧沟窄而深,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右纵沟阔而浅,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窝通过下腔静脉。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锁骨中线交于第5肋水平。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部左、右肋弓之间露出3~5cm,贴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时在右肋缘下不易触及肝下界。如果肝上界的位置正常,成人若在右肋缘下触及肝脏,则为病理性肝肿大。小儿肝脏下界可低于肋弓。由于肝上面借冠状韧带连于膈,故当呼吸时,肝可随膈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升降可达2~3cm。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区如受到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导致肝脏破裂。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隔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道,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

肝脏的血液供应3/4来自门静脉,1/4来自肝动脉。门静脉的终支在肝内扩大为静脉窦,它是肝小叶内血液流通的管道。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二、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有很多功能。有人把肝脏比作体内的化工厂,是有一定道理的,肝内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其主要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谢功能

(1)蛋白质的代谢:进入肝脏的氨基酸,大部分在肝内合成蛋白质,也有脱氢转氨等作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除自身蛋白外,血浆中的蛋白质大多数与肝脏有关,如白蛋白、铁传递蛋白、结合珠蛋白、某些凝血因子、抗胰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等,所以肝细胞是血浆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肝脏还是体内惟一合成尿素的器官,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及肠道腐败作用而产生的氨,在肝内转变为尿素,由尿排出。

(2)糖类的代谢:血糖进入肝脏后,可氧化供能。肝脏是葡萄糖生成和贮存器官,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调节血糖的浓度,以保证机体的供应。

(3)脂类的代谢: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中心,能合成和贮存各种脂类,不仅供应自身,而且供全身的需要,吸收入血液的部分脂肪进入肝脏被转化为体脂而贮存。脂肪动员时,贮存的体脂先被输送至肝脏,再分解利用,在肝内的中性脂肪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肝脏还是体内合成磷脂和胆固醇的主要场所,胆固醇是合成类固醇激素的中间物质,同时又可转变为胆酸盐排入肠道,或直接分泌入胆汁而排出体外。肝脏还通过分泌到胆汁内的胆酸来调节肠管对脂类的吸收。

(4)氨基酸的代谢:肝脏从血中摄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进行糖的异生,合成和转化非必需氨基酸及大多数需要氨基酸的碳链架进行反复氨化,提供氨基酸支持周围组织器官,摄取氨形成尿素。

(5)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肝脏变成结合肼红素排泄到毛细血管中,随胆汁流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变成便胆原排出体外,少量还原为尿胆原,由尿排出。

肝脏分泌胆汁酸,在肝内由胆固醇形成,合成之后便分别与甘氨酸或磺酸结合,分泌到胆汁中,排至肠道,进行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大多数胆汁酸以结合胆酸形式由回肠吸收,在肠肝循环期间逐渐分解,非结合的胆汁酸由小肠或结肠到达肝脏后在肝细胞转运期间变成结合胆酸。

(6)维生素的代谢:肝脏直接参与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转运、活化、贮存合成和分解过程。缺乏维生素可影响肝脏的功能和结构,但肝脏有病变时,维生素的代谢也将受到影响。

(7)激素的代谢:许多激素在肝脏内进行生物转化,灭活和排泄,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在肝内分解。

2.解毒作用 肝脏可以将进入体内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通过氧化和结合的方式,将有毒物质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如体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经肝作用转变成无毒性的尿素由尿排出体外。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有毒物质,大多经肝细胞的作用使其毒性消失、减弱或结合,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以利于排出。肝脏还可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大量有毒的氨经肝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内质网上有关酶的作用,形成无毒的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成为比较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3.吞噬作用 肝血窦窦壁上的星状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红细胞的作用,故有防御功能。肝血窦的星形细胞是吞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肠道吸收的微生物、异物等有害物质,多被星形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

4.合成制造和贮存功能 肝脏在胚胎第8~12周为主要造血器管,至成人时由骨髓取代,造血功能停止。肝病时可引起血液的异常变化,如红细胞实质的改变和数量的减少,可造成溶血及各种贫血。血小板的减少可造成出血,严重时可危及人的生命。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脏仍有可能恢复其造血功能,如慢性失血所致的小红细胞。危重肝病在严重贫血与溶血的同时,可出现棘细胞(齿轮细胞)。肝炎时嗜酸细胞增多,此时肝脏释放出大量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以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以上情况均说明肝脏存在造血功能,而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造血功能恢复。在胚胎时期,肝能制造红细胞,出生后渐被骨髓造血功能所代替,但血液中很多成分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肝素、白蛋白、胆固醇等仍然由肝脏制造。肝脏内还可以贮存许多重要的物质,如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和烟酸等)、肝糖原、脂类、铁等。肝脏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从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入肝脏,由肝细胞合成机体内的多种物质,如血浆蛋白质,即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球蛋白、脂蛋白及糖原等,糖原贮存于肝细胞内,其分解物质(葡萄糖等)则释放入血。肝细胞也参与维生素的代谢,如贮存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K等。肝细胞还合成胆固醇、胆盐等物质。星形细胞(Kupffer)有贮铁的功能。

5.分泌和排泄功能 肝细胞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没有胆汁,食入的脂肪约有40%从便中丢失,而且还伴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同时还可以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胆色素)以及进入体内的细菌,随胆汁排入肠道。

肝细胞每日分泌胆汁600~1200ml,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与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肝细胞生成胆汁酸的量,取决于肝肠循环返回肝脏的胆汁酸的量,返回的胆汁酸多则合成少,返回少则合成多,以补充在便中损失的胆汁酸。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 黄志强.肝脏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