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施工测量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工程测量实用技术手册》第173页(2421字)

1.首层楼房墙体施工测量

(1)墙体轴线测设

基础工程结束后,应对门板或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查复核,以防基础施工期间发生碰动移位。复核无误后,可根据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上的轴线钉,用经纬仪法或拉线法,把首层楼房的墙体轴线测设到防潮层上,并弹出墨线,然后用钢尺检查墙体轴线的间距和总长是否等于设计值,用经纬仪检查外墙轴线四个主要交角是否等于90°。符合要求后,把墙轴线延长到基础外墙侧面上并弹线和作出标志,作为向上投测各层楼墙体轴线的依据。同时还应把门、窗和其他洞口的边线,也在基础外墙侧面上作出标志。

墙体砌筑前,根据墙体轴线和墙体厚度,弹出墙体边线,照此进行墙体砌筑。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用吊锤线将基础外墙侧面上的轴线引测到地面以上的墙体上。如果轴线处是钢筋混凝土柱,则在拆柱模后将轴线引测到桩身上。

(2)墙体标高测设

墙体砌筑时,其标高用墙身皮数杆控制。如图10-19所示,在皮数杆上根据设计尺寸,按砖和灰缝厚度画线,并标明门、窗、过梁、楼板等的标高位置。杆上标高注记从±0.000向上增加。

图10-19 墙身皮数杆

墙身皮数杆一般立在建筑物的拐角和内墙处,固定在木桩或基础墙上。为了便于施工,采用里脚手架时,皮数杆立在墙的外边;采用外脚手架时,皮数杆应立在墙的里边。立皮数杆时,先用水准仪在立杆处的木桩或基础墙上测设出±0.000标高线,测量误差在±3mm以内,然后把皮数杆上的±0.000线与该线对齐,用吊锤校正并用钉钉牢,必要时可在皮数杆上加两根斜撑,以保证皮数杆的稳定。

墙体砌筑到一定高度后(1.5m左右),应在内、外墙面上测设出+0.5000标高的水平墨线,称为“+50线”。外墙的+50线作为向上传递各楼层标高的依据,内墙的+50线作为室内地面施工及室内装修的标高依据。

2.二层以上楼房墙体施工测量

(1)墙体轴线投测

每层楼面建好后,为了保证继续往上砌筑墙体时,墙体轴线均与基础轴线在同一铅垂面上,应将基础或首层墙面上的轴线投测到楼面上,并在楼面上重新弹出墙体的轴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检查无误后,以此为依据弹出墙体边线,再往上砌筑。在这个测量工作中,从下往上进行轴线投测是关键,一般多层建筑常用吊锤线法。

(2)墙体标高传递

多层建筑施工中,要由下往上将标高传递到新的施工楼层,以便控制新楼层的墙体施工,使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传递一般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皮数杆传递标高。一层楼墙体砌完并建好楼面后,把皮数杆移到二层继续使用。为了使皮数杆立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准仪测定楼面四角的标高,取平均值作为二楼的地面标高,并在立杆处绘出标高线。立杆时将皮数杆的±0.000线与该线对齐,然后以皮数杆为标高的依据进行墙体砌筑。如此用同样方法逐层往上传递高程。

2)利用钢尺传递标高。在标高精度要求较高时,可用钢尺从底层的+50线起往上直接丈量,把标高传递到第二层,然后根据传递上来的高程测设第二层的地面标高线,以此为依据立皮数杆。在墙体砌到一定高度后,用水准仪测设该层的+50线,再往上一层的标高可以此为准用钢尺传递,依次类推,逐层传递标高。

(3)框架结构吊装测量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10-20所示,以梁、柱组成框架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楼板置于梁上,此种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物。若柱、梁为现浇时,要严格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校核方法是首先用吊锤法或经纬仪投测法,将轴线投测到相应的柱面上,定出标志;然后在柱面上(至少两个面)弹出轴线,并以此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依据。在架设立柱模板时,把模板套在柱顶的搭接接头上,并根据下层柱面上已弹出的轴线,严格校核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按此方法将各轴线逐层传递上去。

图10-20 框架结构吊装测量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构件吊装中,柱的观测和校正是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质量。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工序的进展,荷载的变化对每根柱均需重复多次校正和观测垂直偏移值。

2)多节柱分节吊装时,要确保下节柱的位置正确,否则可能会导致上层形成无法矫正的累积偏差。

在施工测量中,由于高层建筑的体形大、层数多、高度高、造型多样化、建筑结构复杂、设备和装修标准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各部位的水平位置、轴线尺寸、垂直度和标高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对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也高。为确保施工测量符合精度要求,应事先认真研究和制订测量方案,拟定出各种误差控制和检核措施,所用的测量仪器应符合精度要求,并按规定认真检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