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15页(1232字)
呕吐是很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往往因原发病未能确诊而导致死亡。因此,对呕吐应及时观察诊断及处理。
一、生理性呕吐:新生儿食道相对较短,胃大弯起始部平坦,故可利用膈肌束群加强其关闭。又因幽门相对较贲门紧张,故在喂养时过快、过慢、过多等,均可造成吞气过多而引起呕吐。
处理:奶后拍气,并注意安静。
二、羊水等的吸入:分娩时,如婴儿吞入了较多的羊水、产道分泌物、血液等,可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物为无色或棕色略混的液体,量不多,约10毫升,个别可达100毫升。呕吐数次后症状可逐渐减轻,一般在一天内即可消失好转。如在剖腹产或难产中吞入了大量的羊水等,则呕吐频繁,而且量多。因大量羊水不易消化,有时可持续一周不止。
处理:取右侧卧位,头略低,如有颅内出血,则不可低头。也可用1%碳酸氢钠10毫升洗胃。
三、窒息以后:有十二指肠溃疡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均可引起呕吐或吐血、便血。
处理:注意安静,用维生素K止血,禁食24~48小时,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四、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性发育不良:生后数小时即可发病,或生后2~3周发病。顽固性呕吐、腹泻及水电失调,有时还伴有两性畸形,女多于男,小便中17酮固醇增多,血钾增高,血钠降低,系利尿素分泌过多所致。X线胃肠透视,幽门正常,但胃排空时间延长,也有称为假性幽门痉挛者。
处理:根据病情每天可输入氯化钠1~6克,也可加用去氧皮质酮每天总量2~5毫克。
五、中枢性呕吐:如脑性产伤、颅内出血等,均可导致呕吐,常伴有脑性尖叫、凝视、颅内压增高等特点。化脓性脑膜炎除有全身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症外,还可有脑脊液的变化。
处理:根据病情作相应的处理,呕吐初起时应注意禁食,以免吸入。
六、感染性呕吐:当有全身性感染特别是葡萄球菌或霉菌感染时,由于有中毒反应,故可出现呕吐,严重的肺炎易并发食道炎,此时也易引起呕吐,甚至吐鲜血,将呕吐物作涂片,可以找到霉菌或其他病原菌。
处理:控制感染,预防出血,可服用维生素K1,大出血时应禁食。针灸效果较好,可取穴中脘、天枢、内关及足三里等,可随时调配。
七、先天性畸形的呕吐:详见常见外科疾病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