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472页(2057字)
【病因】 头癣是由发癣菌引起的头皮和毛发的感染。分发癣和黄癣两种。黄癣是由黄癣菌感染引起的。发癣在我国主要致病菌为铁锈色小孢子菌,其次为毛癣菌。癣菌传染方法可以是直接接触传染,多数是通过理发用具、帽子、枕巾或其它用品感染,极少数是通过动物如狗、猫等而感染。
【临床表现】
一、发癣:多为学龄前后儿童,男孩较多,成人极为少见。典型的发癣开始为毛囊性鳞屑小丘疹,中央有毛发穿出,很快成一鳞屑斑,并逐渐扩大形成直径较大的圆形覆有灰白色的鳞屑斑,以后其周围也可有大小不等的同样鳞屑斑,斑内头发失去光泽,干燥变脆,发根部及外围有白套,常在距头皮2~3毫米处折断,因此,损害处发长短不齐。发癣患儿至青春期多半自愈,愈后一般不留痕迹。
有的发癣鳞屑斑较小,病发出头皮即断,稍有炎症,残根留子毛囊内呈小黑点,故名为“黑点癣”,常累月经年不愈,愈后有的留下萎缩性瘢痕及脱发。
也有的发癣初起即为毛囊性脓疱,起病急,疼痛,肿胀,呈蘑菇头样隆起,边界很清楚,表面有很多毛囊性脓头和黄色油脂状薄痂,挤压可有少许脓液,毛发易拔,称为“脓癣”。因破坏毛囊,故愈后有时留下萎缩性瘢痕。
二、黄癣:感染后,先在毛囊口周围形成黄色小点,以后扩大增厚形成黄色、干燥、中央凹陷、边缘翘起的蝶形黄癣痂,中央可有头发穿过,有特殊的臭味。黄癣痂去后,基底皮肤为暗红色小浅溃疡。被侵头发干燥,失去光泽,但不易折断。久病者,头皮往往满布萎缩性瘢痕,其中可能有数根头发散在,或同时有鳞屑性痂存在。本病易发生于学龄儿童,有的可致成年不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发或黄癣痂的霉菌检查,紫外光下发癣有的呈亮绿色荧光,黄癣呈暗绿色荧光,诊断一般不难。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头皮银屑病:鳞屑较厚,头发无改变,查霉菌阴性,身体他处往往也有银屑病损害。
二、皮脂溢性皮炎:鳞屑弥漫,边界不清楚,查霉菌阴性。
三、斑秃:应注意“黑点癣”与斑秃的鉴别。斑秃为突然发生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状秃发,秃发局部头皮光滑,没有黑点状断发,无鳞屑,霉菌检查阴性。
【预防】
一、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与理发业的管理,对癣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集体单位的患者,应隔离治疗,理发用具应消毒。
二、儿童在外理发后,回家应立即用温水肥皂洗头。
三、教育儿童不要互换帽子,互用梳篦,要保持头部清洁。
【治疗】 应全面治疗,家属中或集体单位的患者,应同时治疗。在治疗中应连续服药,局部擦药,剃头,洗头及用具消毒,这五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不易治好或易复发。
一、内服药:灰黄霉素,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分2~3次日服。服药期间应多吃脂肪饮食,以利药物的吸收。连服15~30天。
二、局部治疗
(一)擦药:复方苯甲酸软膏(苯甲酸12克、水杨酸6克、羊毛脂5克、凡士林77克),5%白降汞软膏,10%硫黄软膏或3%灰黄霉素软膏,每日2次涂搽全头,着重于病区,连续涂药2个月左右,直到局部症状消失为止。
(二)洗头:每日用热水肥皂洗头1次,1月后可隔日1次。
(三)剃头:每周剃光头发1次,连续8周。理下的头发,应立即烧掉。
(四)消毒:用过的帽子、毛巾、枕巾、被头、梳篦等用具,要用水煮沸消毒,以免再感染。
(五)小片的发癣,也可分次或1次用镊子拔出病发后局部涂药。
(六)中药:苦参子120克、黄柏末60克。将苦参子煎浓汁去楂,与黄柏末调匀,厚厚地敷患处(发癣)。
(七)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停药后应每周复查1次,每次取不同部位的标本查霉菌。如连查3次阴性,荧光检查也阴性,且临床症状消失,才算治愈。否则,应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