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肉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67页(1803字)

前列腺肉瘤包括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梭形细胞肉瘤、脂肪肉瘤、神经源性肉瘤、淋巴肉瘤、黏液肉瘤、血管肉瘤、软骨肉瘤等,其中以横纹肌肉瘤多见。肿瘤生长迅速,常发生早期转移,常见部位为肺、骨骼及淋巴结,预后不良。

1.流行病学 前列腺肉瘤较少见,Stafford(1829)首先报道本病。国内曹晨涛(1930)报道首例。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好发于青年人。Campbell曾收集225例,半数以上是10岁以下儿童。美国统计报道前列腺恶性肿瘤死亡中,肉瘤仅占0.091%,国内上海报道前列腺肉瘤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5.5%,可能与中国前列腺腺癌发病率较低有关。

2.病因 前列腺肉瘤起源于生殖束之中胚层,可从尿生殖窦之环肌层来。认为可能与胚胎发生、发育畸形、前列腺炎和会阴部创伤相关,但迄今尚未明确。

3.病理生理

(1)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

(2)梭形细胞肉瘤、纤维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

(3)其他:黏液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神经源性肉瘤等。

4.临床表现

(1)症状:排尿困难、尿频、尿痛、血尿或有排便困难、下肢疼痛、咳嗽、咯血等。

(2)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肿大、质地柔韧、表面光滑,亦可呈分叶或结节状。

5.检查

(1)骨骼及胸部X线检查:显示骨骼破坏,无骨膜反应;肺部可见“棉花团”状阴影。

(2)膀胱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移位,膀胱底部抬高。

(3)B型超声检查:显示前列腺体积增大,向膀胱腔突出,包膜回声不整齐,高低不平或有缺损,内部光点不均匀,高回声和低回声交错存在。

(4)CT检查:前列腺肉瘤为非均匀性囊性病变,常浸润临近组织,可见膀胱、盆腔肌肉和直肠受累。肿瘤坏死导致孤立的低密度区。

(5)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外肿块压迫,膀胱容量减少。

(6)经尿道电切或穿刺活组织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

6.诊断标准

(1)任何年龄特别是儿童或40岁以下有排尿困难的病史,尤其合并有明显便秘,直肠指诊检查时发现无压痛的前列腺肿块,有囊性波动感,就应高度重视。

(2)膀胱镜检可见膀胱外肿块向内压迫膀胱,因此膀胱容量明显减少。

(3)膀胱尿道造影可显示膀胱移位,膀胱颈部有巨大阴影和尿道移位变形。

(4)B超及CT检查都有诊断价值。

(5)做穿刺活检重要,从而获得病理确诊。在肿瘤有转移时X线检查可见成骨性破坏。

7.鉴别诊断

(1)前列腺囊肿:存在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增大,有囊性感;但穿刺可抽出囊液,内含有精子;B型超声检查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透声区,边界整齐。

(2)前列腺脓肿:有尿急、尿频、排尿不畅、排便痛,症状相似。但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乏力、畏食等。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压痛明显;前列腺液镜检有较多脓细胞,培养发现致病菌。B超声检查,前列腺区出现边界不整齐的透声区或内部低回声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