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五年(1966-1970)农业发展计划的初步设想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第492页(21088字)

(一)第三个五年农业发展的任务

一九六一年以来,全国各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具体政策,贯彻执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快的上升,整个国民经济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1963年已经开始全面好转。现在,一个新的生产高潮正在全国形成和发展。预计到1965年,全国的农业总产值可能接近1958年的水平,粮食总产量可能达到3800亿斤左右,棉花总产量可能达到3200万担左右。达到了这一步,整个国民经济将会出现一个更大发展的新局面。但是,应当看到,这样的农业生产水平,同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比较起来,还是很不相适应的。农业落后,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争取农业生产发展得快一点,以便初步地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问题,使整个国民经济的更大发展获得比较牢固的基础。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在管好、种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争取建成4.5亿到5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

二、到1970年,粮食(包括大豆)总产量争取达到4300亿到4600亿斤,使粮食的供应完全立足于国内,并且适当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民家庭的粮食储备。

1970年征购粮食880亿斤左右,上调中央粮食200亿斤左右,国家粮食库存达到422亿斤左右。从1965年起,逐年减少粮食进口,到1967年粮食进出口达到平衡。

三、到1970年,棉花总产量争取达到3850万到4200万担,扣除其他各种用途以后,使全国每人平均的棉花供应量达到20尺(化学纤维织品不在内)。

四、在粮食、棉花增产的同时,使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蚕丝、茶叶、果类、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都有较多的增长,使商品蔬菜的质量有所提高。

油料:1970年,花生、芝麻、油菜籽三种油料合计的总产量争取达到8000万到1亿担。

黄麻、洋麻:1970年,总产量争取达到600万到640万担。

糖料:1970年,甘蔗、甜菜合计的总产量争取达到3亿到3亿5000万担。

烤烟:1970年,总产量争取达到800万到900万担。

蚕茧:1970年,桑蚕茧、柞蚕茧合计的总产量争取达到290万到330万担。

茶叶:1970年,总产量争取达到310万到320万担。

五、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使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林业:五年内,造林和封山育林合计的成林面积争取达到一亿亩以上,抚育成林和抚育改造次生林1500万亩。从1966年开始,争取做到森林采伐迹地的更新,不欠新账;并且力争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上还清过去积欠的旧账。

畜牧业:大牲畜,1970年,争取达到8600万到9000万头。,1970年,争取达到二亿到二亿五千万头。,1970年,争取达到一亿八千万只。

副业:1970年,副业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争取达到10%左右。

渔业:1970年,水产品总产量争取达到450万到500万吨。

实现了上述任务,就可以使我国人民的生活进一步有所改善,就可以使人民公社的积累和国家的积累有较大地增加,就可以使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实现前进一大步,就可以使我国农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有没有可能实现上述任务?应当说,是有可能实现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农业生产的各项条件,都将比过去好得多,优越得多。

由于党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和一系列具体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的贯彻执行,以两个十条规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四清”运动的逐步深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农村的各项工作已经走上正确的轨道,广大农民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已经并将进一步调动起来。这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有利条件。

我国农业的劳动力是充足的,今后除了农村本身年年有所增加以外,城市中每年还将有近百万的青年学生动员到农村去参加农业劳动。

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排灌设备、农业机械等的拥有量,化肥、农药、农村用电的供应量,都比过去有显着的增加,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随着管理工作的加强,各种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提高,“八字宪法”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土壤、改造低产田以及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选育和推广良种等等方面,各个地区都有了不少的先进经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网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党的各级干部,在领导农业生产方面,有了比较多的经验。这些,都将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农业生产也还有一些不利的条件。主要是我国的降水量在一年之内分配很不均衡,在年度之间变化比较大,我国当前生产力的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有丰有歉。在过去十五年中,全国每年平均遭受水旱灾害的面积达三亿七千多万亩(淮海平原占将近一半),其中水灾面积占1/3,旱灾面积占2/3。当前,许多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破坏山林的后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补救,少数地方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制止,植树造林和林区的迹地更新工作还比较薄弱。这是引起自然灾害增多的原因。在我国现有的农田中,还有一批盐碱地、冷浸田、山岭薄地等低产农田,把这些低产田改造过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农业生产、建设任务的提出,我们对这些有利的条件和各种不利的条件,还只是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不是都已经看得很准了。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党对农村的各项具体政策;更好地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力量,发扬大寨精神,努力加强各方面的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有利的因素,克服不利的因素,使我国的农业能够比较快地发展,争取完满地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三个五年的农业发展计划。

为了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新高潮的发展,我们应当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当冷静的促进派,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对于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比如说二十年到二十五年的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要有坚强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上,决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只要这样做,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农业生产的各项任务。

(二)发扬大寨精神,管好种好十六亿亩农田,使每一亩农田都能够增产

实现第三个五年各种农产品的生产计划,要靠管好种好全部十六亿亩农田。

随着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逐步展开,稳产高产农田生产的农产品在全国农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提高。但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稳产高产农田在全部农田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即使到1970年,也还占不到1/3,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除了个别产品以外,大部分还要靠一般农田来负担。大体计算,到1970年,全国粮食的总产量中,由稳产高产农田生产的仍只占百分之四十几,一般农田生产的还占百分之五十以上;棉花的总产量可以主要由稳产高产农田来担负,而油料的总产量还将主要由一般农田来担负。为了保证第三个五年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我们既要积极地、有计划地进行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并且切实地使这部分农田达到高产,又要管好种好一般农田,使这部分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也能够逐年有较多地增加。我们的方针,仍然是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相结合。既要多种,又要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样才能达到增加总产量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仅是对于稳产高产农田的要求,也是对于一般农田的要求。如果,我们孤立地抓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而放松了提高一般农田单位面积产量的工作,第三个五年的农业生产计划就不可能完成,我们就会犯大的错误。对于这一点,全党的同志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不论是农业资金的分配,农业生产资料的分配,或者是农业劳动力的分配,都必须对全部农田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有重点地保证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当满足一般农田生产建设的需要。从中央一直到省、专区、县、公社,既要安排好稳产高产农田的生产建设计划,又要安排好全部农田的生产建设计划,并且使这两方面的计划都落实到生产队。

至于生产的组织领导工作,就更必须从管好种好全部农田出发。对于所有农田的生产,都要进行全面的部署,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而不能偏顾,以便力求保证每一亩农田都能逐年有所增产。

要管好种好全部农田,要逐年建设起一批稳产高产农田,都必须充分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我们国家有八万多个人民公社,有560多万个生产队,有五亿七千多万有组织的农民。这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的力量和最可靠的保证。把这些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合理的组织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举办许许多多的农田建设,比较快地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

发扬大寨的精神,走大寨的道路,应当成为整个农业战线上的行动口号,成为全国所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行动口号。

大寨的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和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精耕细作、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

大寨的精神,就是苦干实干,勤俭创业,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试验,扎扎实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是识大体、顾全局,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热爱社员的共产主义精神。

毫无疑问,只要全国所有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学大寨的精神,都走大寨的道路,我们的农业建设和农业生产,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总路线所要求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三)集中适当的力量,稳步地进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

我国现有的十六亿亩农田中,产量既稳又高的,只占一小部分,其余的绝大部分,有的产量稳而不高,有的高而不稳,有的既不稳又不高。争取在今后二十年到二十五年的时间内,分成几个步骤,把全国现有农田中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具备条件的农田,基本上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这是彻底改变我国农业面貌、切实解决我国人民吃穿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道路。

初步考虑,到1970年,争取在全国建成四亿五千万到五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第一步。我们应当把这项建设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建设的中心任务。

一、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标准。

稳产就是旱涝保收。在1970年以前,应当达到以下的标准:

抗旱,能抗五年一遇的旱灾。一般地说,在作物生长需水的季节,五十天到七十天不下雨,可以保灌。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九十天不下雨,可以保灌。

防涝,能防三年到五年一遇的涝灾。

防洪,一般河流能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大江、大河的重要河段和一般河流的关键、险要堤段,标准还应当高一些。沿海地区,应当分别定出防潮的标准。

高产,就是单位面积产量要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即到1970年,按照不同的地区,粮食亩产量分别达到400斤、500斤、800斤;棉花亩产量,分别达到40斤、60斤、80斤、100斤。某些一年一作的、大豆和小麦种植比例较大、而又是商品粮多的地区,例如黑江,1970年粮食亩产量达到300斤以上的保收田,也可以算作稳产高产农田。

二、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数量和地区分布。

根据1963年的统计,全国已有的基本上可以旱涝保收的农田,大约有二亿四千万亩,其中有一小部分已经达到了高产的标准,大部分在1970年以前可以达到高产的标准。

在1964年3月召开的全国农业规划会议上,各地区初步提出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增三亿二千多万亩稳产高产农田,即到1970年达到五亿六千多万亩。要新增这些农田,据不完全的统计,在1965年到1970年间,要求新建和续建大型水利工程320到330项,其中新建和复工的82项;中型水利工程1304项,其中新建的299项;需要水利投资174亿元。这个建设要求显然是过大的,不可能实现的。

初步考虑,1965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共新增稳产高产农田二亿一千万到二亿六千万亩,到1970年达到四亿五千万到五亿亩。从1965年到1970年,六年增加稳产高产农田二亿一千万亩到二亿六千万亩,是不算少的。过去几千年来的水利建设,加上解放后十五年的努力,只建成旱涝保收农田二亿四千万亩,按照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速度,今后每五年建成二亿亩稳产高产农田,到1990年,即用二十五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十三亿亩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任务。如果考虑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后,国家和集体的积累将会进一步增加,建设的速度可能加快,就有可能提前完成十三亿亩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任务。

1965年到1970年稳产高产农田分地区的设想数字如下:

华北区:新增3160万到3750万亩,1970年达到6670万到7260万亩;

东北区:新增2460万到3180万亩,1970年达到4030万到4750万亩;

华东区:新增5770万到7360万亩,1970年达到一亿一千七百四十万到一亿三千三百三十万亩;

中南区:新增5080万到6650万亩,1970年达到一亿二千八百九十万到一亿四千四百六十万亩;

西南区:新增2960万到3350万亩,1970年达到6120万到6490万亩;

西北区:新增1570万列1730万亩,1970年达到3550万到3710万亩。

在1970年建成的四亿五千万到五亿亩农田中,按粮食亩产量400斤、500斤、800斤的地区划分,大致是:在400斤地区的,有一亿四千五百五十万到一亿六千万亩,占32%左右;在500斤地区的,有4130万到4890万亩,占9%左右;在800斤地区的,有二亿六千三百二十万到二亿九千一百万亩,占59%左右。

三、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方针。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应当执行以下的方针:

第一,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无论是大片集中的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或者是小片分散的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凡是人民公社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进行建设的,都要动员和组织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地去进行建设,力所不及的部分,国家可以给予必要的辅助。就是那些必须由国家举办的大中型建设工程,也应当注意发挥人民公社的力量,把国家和集体的力量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安排,在第三个五年新增的稳产高产农田中,完全由人民公社兴建的为五千五百万亩左右,以人民公社力量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辅助而兴建的为一千六百万亩到三千万亩。

第二,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在力量。

全国现有的已经全部建成的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设备,潜力很大。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增的稳产农田,首先应当依靠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来完成。靠这项措施新增的稳产农田,要求达到四千万亩左右。

其次,是利用目前没有完全建成或者没有完全配套的水利工程。这一部分工程的设计灌溉面积约有一亿二千万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于这些工程,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加以分类排队,有重点地进行续建、配套。靠这项措施新增的稳产农田,要求达到4700万到600万亩。

新修的水利工程,必须限于那些十分必需的而又确有力量兴建的,并且应当限于搞中小型工程和机电排灌工程,大型工程一律不搞。新建工程,必须做好规划设计,经过批准才能上。初步安排,靠新修水利工程和增加排灌设备而新增的稳产农田,共为5200万到7500万亩。

第三,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不论是国家投资的,或者是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兴办的,都必须贯彻执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在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的条件下,分批分期地进行建设,建成一片,再建一片,而不能一拥而上,全面铺开,把基本建设战线拉得过长。在建设的次序上,应当首先建设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地片,以利尽快地发挥投资效果。

所有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稳产高产农田,都要逐片规划,搞好勘察设计,列出基本建设的工程项目和增产的技术措施方案。对每一个水利建设项目,都要从枢纽工程到各级渠道和田间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安排,定出进度,并且落实到基层单位和地块,按计划的进度和设计的标准进行建设,建成一块,验收一块。

第四,一切建设都要联系产量和商品量,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所有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都必须以增加粮食、工业原料和副食品的产量,特别是商品量,作为衡量投资效果的尺度。

国家投资的重点,应当是商品粮集中产区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以及供应大城市和出口需要的副食品的基地。那些增产潜力大,经过国家支援,确实能够减少粮食调入,甚至可以反过来提供商品粮的地区,国家在投资的分配上也要适当予以照顾。

四、正确处理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同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的关系。

黄河下游、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冀、鲁、豫平原和苏北、皖北地区,是全国旱涝灾害严重而又频繁、农业生产最不稳定而又低产的地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的水利投资应当重点使用于各个地区的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治理黄河、淮河、海河。治理这三条河流的投资,应当单列预算,专款专用。

鉴于黄河、淮河、海河这三条河流的情况极为复杂,如何根治,现在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积极进行勘察设计,制订流域规划,并且要在巩固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续建、改建一些必须续建和改建的工程,新建一些必要的工程,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加固黄河中下游堤防,处理以三门峡为中心的泥沙淤积问题;提高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开辟海河流域的澄阳河的排洪入海河道;治理华北平原易涝地区的主要河流。同时,要依靠社、队集体的力量和地方的力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治标的措施,力争减少灾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力争冀、鲁、豫平原和苏北、皖北地区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并且更多地增产棉花和商品油料。

(四)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安排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生产的发展,应当继续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安排的方针。粮食不足,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粮食问题不解决,经济作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很困难。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应当继续优先发展粮食生产。但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业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增产粮食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才能逐步适应这个要求。发展多种经营,还可以充分地合理地利用现有耕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农村劳动力,可以增加国家和人民公社的积累,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

实现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的要求,应当很好地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耕地。

因地种植,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面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粮食(包括大豆)作物的播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应当占85%左右,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占15%左右。今后经济作物的发展,主要应当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大,应当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的办法来解决。

各种粮食作物之间、各地经济作物之间的种植比例,应当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合理轮作的要求,根据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加以适当安排。

在四亿五千万到五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中,初步考虑用三亿五千万到四亿亩种植粮食作物,用5000万亩左右种植棉花,用五千万亩左右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商品蔬菜。

我国人口多,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较少,必须十分注意节约用地。不论哪方面的建设,都要尽可能少占耕地,更不要占好地。各地应当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结合制订农业长期规划,把现有的耕地面积查清楚,并且切实保护和严格管理起来。农业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制定土地管理办法。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应当在保证不引起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适当地开垦一部分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二、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自然资源。

要很好地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问题,既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十六亿亩耕地,又必须广开门路,合理利用山林、水域和草原等各种自然资源。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积极组织群众上山下水,有计划地开发和建设山区,开辟渔场,加强草原的水利建设,把一部分不能利用的无水草原利用起来。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安排生产,尽可能做到综合利用,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一齐发展。

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工作。应当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大力开展有关保护自然资源的政策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国家资源,拟定保护国家资源的法令、规章,并且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今后对于陡坡开荒,毁林开荒,滥伐林木,毁草原开荒,毁草原造林,过度放牧,以及采取毁灭性的渔猎方法等等破坏资源的行为,都必须坚决地严格地加以制止。违犯了的,要严肃处理。

三、正确处理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农业、林业和牧业,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各个地区,都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对农业、林业、牧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林业是当前整个农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林业落后,不但给国家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林业问题,是根本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一项关键性的措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继续执行集体造林和国家造林并举、以集体造林为主的方针,大力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尽可能绿化荒山荒地。应当在营造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同时,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林,以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逐步减少农业和牧业的自然灾害,增加农用木材、燃料、饲料和肥料。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积极发展木本油料和木本粮食。在华南要积极发展橡胶和其他热带作物。种桑养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发展,应当大力提倡。

为了发展林业,各地必须坚决按照人民公社六十条和林业十八条的规定,迅速地彻底地解决好林权问题。今后社、队造林和群众植树,必须切实贯彻执行谁造、谁有、谁管、谁收益的政策。要切实整顿国营林场的经营工作,加强对群众造林的技术指导,提高造林质量。

在发展农业、林业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畜牧业。在牧区,要有计划地进行水利建设,逐步解决牧区用水问题;同时,要努力改良草原,扩大草场,重点建设冬季草场,提高草原载畜量。在农业地区,除了要积极发展猪、、鸭、鹅等家畜、家禽,适当发展养羊以外,要特别努力恢复和发展传统的大牲畜繁殖基地,并且积极地建立新的繁殖基地,增加耕畜。猪的饲养,仍应执行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但是,凡是具备条件的生产队和生产大队,都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必须适当种植饲料作物,为发展牲畜提供更多的饲草、饲料。

四、积极发展集体经营的农村副业。

农村的副业生产,种类很多,情况也很复杂,各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副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社、队集体经营的副业生产。凡是适宜于集体经营的,都应当由集体经营。凡是不适宜于集体经营的,或者目前集体经营还有困难的,应当允许和鼓励社员家庭经营。有的也可以采取集体和社员个人合作的方式经营。为了发展社、队集体经营的“四坊”,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应当有计划地把目前集中在城镇的由国家经营的粮米加工厂、榨油厂等关掉一批,把一部分农产品的初步加工,转给社、队去办。

社、队在发展集体副业的时候,应当对社员的家庭副业作适当的安排,不许任意排挤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更不许向社员“平调”。同时,还要严格禁止社、队进行商业活动,坚决防止社、队干部多吃多占。

供销社、手工业社、商业、银行、税务、工业等有关部门,应当从原料供应、产品推销、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资金困难等方面,支持社、队发展集体副业。

(五)发展农业的技术措施

为了实现第三个五年发展农业的任务,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一步,必须加强科学实验,因地制宜地、全面地、综合地实行农业生产“八字宪法”,采取一系列的增产技术措施;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的技术改革。

一、发展水利。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应当通过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搞好一批现有未完工程的续建、配套工作,有计划地、有重点地建设一些新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使1970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六亿亩以上,其中,保证灌溉面积达到五亿亩左右。

所有水利建设,都必须进行全面的规划,做好勘察设计工作,力求尽快地发挥效益。不经过调查研究,不进行全面规划,不做好勘察设计,就仓促动工建设,必然造成浪费,应当坚决反对。今后各项水利建设,从治水方针、规划设计到施工方案、出工办法等等,都要充分同群众商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应当十分爱惜民力,不要滥用群众的积极性。不要盲目追求出工人数和土方数量,要切实加强施工的准备和组织工作,真正做到工效高、花钱少、质量好、效益大。

应当坚决纠正重建设轻管理的偏向,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的工作,管好用好各种设备。同时,应当做好渠道整修和土地平整的工作,提高灌溉技术,扩大灌溉效益,节约用水,降低费用。今后不论老灌区或者新灌区,都必须按照规定收水费、电费。

凡是水土流失的地方,都必须密切结合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逐步控制水土流失。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平方公里。

二、增施肥料。

各个地区应当充分发动群众积肥、造肥,增加农家肥料。生产队应当采取基本口粮、基本劳动工分和基本投肥任务三结合的办法,规定社员家庭向生产队交肥的任务;对于社员家庭交给生产队的肥料,必须给以合理的报酬。

应当大力发展养猪积肥,积极发展各种绿肥作物,并且在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提倡秸秆还田。应当尽量利用城镇中的粪便和可作肥料的污水、垃圾等。

积极增产化学肥料。初步安排,到1970年,全国化肥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左右,其中氮肥650万到700万吨。

应当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施肥方法,作到合理施肥,提高肥效。

三、改良土壤,改造低产田。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壤改良和低产田的改造,逐步提高低产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应当总结和推广已有的除涝治碱的经验,普遍地开展除涝治碱工作。今后各地在进行水利建设的时候,必须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

山区和丘陵地区,应当采取筑埂、垒堰等办法,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逐步地把坡耕地改造成为梯田。

在经常发生风沙灾害的地区,要积极造林种草,防风固沙,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带。

四、选育、繁殖和推广优良品种。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继续加强选育、繁殖和推广良种的工作,使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以及棉花和其他主要经济作物,基本上做到普及良种。应当在最近两三年内完成种子纯化的工作。已经推广的良种,必须加强选种留种工作,防止退化。退化了的,要有计划地复壮更新。

选育、繁殖优良种子的工作,继续实行“四自一辅”的方针,即由生产队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国家调剂,引进外来良种。生产队和国营农场,都应当切实做好选种留种工作,逐步建立种子田。各县的示范繁殖场,必须切实做好良种的选育试验和繁殖工作。各地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要不断地选育和提供新的适应各地不同条件的良种。

对于从国外引进的各种种子、苗木,必须加强管理,积极进行试种;试种成功的,就应当在适宜的地区,有计划地繁殖推广。

不论牧业区或者农业区,都应当积极选育、繁殖和推广良种牧畜和良种家禽。

五、因地制宜地改进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

各地区应当总结群众的经验,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水利、肥料、种子等各种技术条件,积极地因地制宜地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所有这类改革,都要经过试验,成功以后再推广。

应当适当地扩大复种面积,合理地进行密植,实行轮作倒茬和间种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壤越种越肥。

六、加强植物动物的保护和检疫工作。

现在已经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除虫药剂的虫害,例如蝗虫、水稻螟虫、玉米螟虫、小麦吸浆虫、棉花红蜘蛛等等,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把它们的为害程度压缩到最小限度,把受害的植株率降低到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低水平以下。某些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和药剂的植物病害,特别是危险病害,科学研究机关应当特别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工作,力争在较短时期内研究出一定的成果来。

应当保护益鸟、益虫、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还要从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等方面,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积极发展农药和施药器械的生产,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且改进供应工作,减少经营费用,以利推广。同时,要加强使用农药的技术指导,保证安全有效。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应当认真做好对动物、特别是耕畜的检疫工作,切实加强对外对内的检疫机构,建立和健全检疫制度。

七、发展改良农具和农业机械。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在发展机械化农具的同时,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不断补充和更新各种旧式中小型农具。

初步考虑,五年内增加排灌机械400万-450万马力,1970年达到1050万马力。五年内增加拖拉机10万标准台左右,1970年达到20万标准台;增加农用载重汽车2万-3万辆,1970年达到3万-4万辆,增加胶轮大车88万辆,增加胶轮手推车1200万辆。农产品的脱粒机械和加工机械,尽可能满足需要。拖拉机的使用,应当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适宜于机耕的农田为重点。

农村电力的使用,应当以排灌、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用电为主,适当照顾农民生活用电。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应当调整和充实农业机械修理网,增加修理能力,增加储油设备。

目前许多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在地区之间差距很大。例如每标准台拖拉机的年作业量,高的达八千亩,低的只有二千亩左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切实把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管好、用好,提高利用率,并且要尽可能地做到综合用。

八、加强科学实验。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大力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一切农业生产的新的技措施,都应当进行科学实验,成功以后,再行推广。

应当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有条件的人民公社,可以建立社、队自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或者技术指导小组。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应当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大部分的研究力量,应当用于当前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课题的研究,特别是用于解决稳产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学技术问题。对于计划建设的稳产高产农田,应当组织有关的科学技术专家,逐片地组专家组,进行研究,具体制定各片的水利建设规划和增产技术措施方案。

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工作要同农民群众的科学实验活动相结合。必须认真地总结地农民群众的增产经验,特别是高产典型的经验,指导农民的科学实验活动。农业科学术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农民种试验田、样板田的活动。

农村干部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干部,都要坚持种试验田,积极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尽可能地给科学研究工作以力的支持,发挥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必需的物质技术设备和经费应当列入国家计划,切实予以保证。

九、积极培养和合理使用技术力量。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继续办好高等和中等的农、林、水利等院校,有计划地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和技术工人下乡参加工作。还应当采取办中等农业术学校、业余技术学校、农业中学和训练班等办法,对农村现有知识青年进行技术训练对于参加农业生产的城市知识青年,在下乡以前,也应当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技术的教育。在下乡以后,应当三、五人安置在一个生产单位,以利于使他们相互帮助,同提高,安心地参加生产劳动。

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应当合理使用,做到学用结合,人尽其才。应当从各级农、林水利等部门和科学研究机关,抽调一批大专学校毕业的技术干部,充实基层。今后农、林水利的大专学校毕业生,一般都应当分配到基层去,到社、队去,到生产实践中去。科学究机关和各级农、林、水利等部门需要补充的技术干部,一般不从新毕业的学生中挑选,从已经在基层、在生产实践中锻炼过两年以上的、工作有成绩的大专毕业生中挑选。

(六)促进农业发展的几项主要经济措施

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农业生产、建设任务,需要采取一些正确的经济措施。初步虑,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关于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部门要在国家计划的统一安排下,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努力增加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特别是增产化学肥料和排灌机械。

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一定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定要做到产品对路,机具配套,质量优良,价格低廉,供应及时。化工部门、农业机械部门和机械部门,应当积极研究、试验和试制适合我国农业需要的新产品。地方机械部门,应当把主要力量用于生产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机械,特别是田间作业机具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具体的技术政策。国家科委和地方各级科委,应当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农业机械部门、机械部门、化工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的科学技术专家,认真地研究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耕作习惯的具体特点,切切实实地把农业现代化的一套技术政策和具体规划方案搞好。

二、关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这样做,工业部门的利润和国家的积累;一时将会有所减少,但是社、队的积累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巩固。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积累的增加。农业生产资料降价以后,还将促进工商企业加强管理,改变目前经营环节过多、费用过大的不合理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全国物价委员会应当研究降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油、用电等价格的可能性,拟定方案,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实行。农业和水利部门,也要积极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机耕、机灌、电灌、打井等费用。

三、关于农业资金的管理。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农业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费,将比第二个五年有所增加。认真地把这些资金管好、用好,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并且坚决禁止挪用,杜绝浪费,这是各级农业部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对于农业资金的管理,应当切实办好以下几件事情:

(1)所有国家投资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所有农业企业、事业单位,都要编制和执行财务计划,都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办事,并且要按期向农业和其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报告资金的使用情况,年度终了时,要报告决算和全年资金使用情况的总结。

(2)各级农业银行,要加强对农业资金使用的监督。对使用不当的,要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对违反规定,挪用、浪费的,要如实检举;对贪污行为,要坚决揭发。

(3)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银行,还要加强对社、队财务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把集体的资金管好用好,并且把集体资金的使用和国家资金的使用结合起来,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4)切切实实地整顿国营农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经营管理工作,发扬勤俭办社,勤俭办企业、事业的精神。

四、关于办好国营农场。

应当切实办好国营农场,充分发挥国营农场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作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营农场应当在种好现有耕地、全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把那些有条件的农田建设成为稳产高产农田,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工业原料和副食品。要求国营农场,从1964年起,七年内平均每年递增商品粮五亿斤。到1970年,上交国家的商品粮达到五十亿斤,棉花达一百五十万担,猪达到二百万头。

应当切实管好现有的国营橡胶林,并且适当发展新的国营橡胶林。同时,可以采取国家和集体合作的办法,由国营农场供应树苗,负责技术指导;由社、队经营种植,所有权归社、队;成熟以后,割胶也由社、队负责,乳胶由国营农场收购加工。要求到1970年,天然橡胶产量达到六万吨左右。

为了配合国防的需要,计划在黑龙江的东部、北部和其他宜于开垦的边疆地区,采取军垦的办法,沿国境线逐步建设一个国营农场带。

(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的发展,无论是生产方面或者是基本建设方面,任务都很艰巨。实现这些任务,关键的问题在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农业的领导。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各个地区、各级农业部门,都必须认真地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好人的革命化的工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农民、农业职工和农村工作干部。要教育农民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积极劳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关系,积极完成生产计划和农副产品的交售任务。要使我们的广大干部真正成为毛主席所要求的那样:“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好干部”。所有人民公社、生产队,所有农业企业、事业单位,都应当有计划地、逐步地建立起政治工作机构和政治工作制度。

各个地区,都应当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坚决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到底,切实做好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的基本建设。

二、开展农村文化革命。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积极开展农村的文化革命,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使文化教育工作同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同农业现代化的进度相适应。

应当逐步发展农村的小学教育,发展农村的夜校、冬学、识字班,有计划地设立业余文化学校,争取在1970年以前,基本上扫除青年和壮年中的文盲。农村的教育事业,必须为农业服务,各种课本都应当以发展农业生产和办好集体经济为主要内容。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为农业服务的人才。现有初级中学数量偏多或者布点较密的地区,应当有计划地调整出一部分,逐步改为农业职业学校,在做法上,开始时可以先设农业班。

应当有领导地、积极地开展农村文化革命。农村的文化工作,必须围绕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的要求,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工具,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向农民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文化部门要多供应内容健康的、适合农村需要的报刊、图书、杂志、画片等,要积极发展农村的电影放映事业。

应当加强对集镇的戏院、书场、茶馆、俱乐部、文化馆等的管理,加强对农村、集镇艺人的领导和思想改造,并且积极培养和提高新的农村文化人才。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必须大力宣传和推广计划生育、节制生育,提倡晚婚,尽可能地降低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应当结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习惯,继续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应当广泛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卫生部门应当积极培养农村医药卫生人员,提高医疗质量,做好药品供应工作,并且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领导。

农村的各项文化教育工作,都必须因地因时制宜,服务于农业生产,适合农民的需要,切忌形式主义,不准硬派任务。

三、加强党对农业生产的领导。

省、地、县三级党委,应当把发展农业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于农业生产、建设的领导,更好地组织和推进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蹲下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坚决克服只满足于听汇报、看书面材料、不深入下层、不实地考察的官僚主义作风。

农村工作干部,首先是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必须经常地、认真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通过劳动来组织和领导农业生产。县以上各级的领导干部,也应当按照一九五七年中央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深入下层,到生产队同社员一起劳动。

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各个地区、各级农业部门,在制定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和实现规划的各项措施的时候,以及在日常工作中,都应当充分地同群众商量,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

现在各个地区都有一批先进的生产单位。各级党委和各级农业部门,应当系统地总结他们的经验,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经验,并且有领导地组织条件相同的生产单位向他们学习,开展群众性的比学赶帮运动。在组织和领导这个运动的时候,必须充分启发群众的自觉性,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防止一哄而起,防止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现在,农村的形势很好,一个新的农业生产高潮正在形成和发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正确地全面地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当冷静的促进派,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使农业的生产高潮更加广泛地、健康地、持久地向前发展,胜利地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农业生产、建设任务。

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

国务院农林办公室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