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运保鲜是农产品由初级产品转化成商品的重要环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3页(1120字)
许多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大多是以鲜活形式上市的。这些农产品含水量高,营养丰富,极易腐烂变质,若不在产后及时进行保鲜加工处理就上市,不但不能体现其应有的商品价值,而且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农产品贮运保鲜正是农业生产和市场的中间环节,用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把农业生产——贮运保鲜——市场串起来,就能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黏结剂,组织起千千万万的家庭经营户,大规模地进行生产、贮运保鲜、销售,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
在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生产不仅有一整套的质量要求,而且非常重视农产品的产后处理,将约70%的农业投入用于产后环节,对鲜活农产品都要经过一系列的保鲜、加工、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基本上实现了“冷链”(从采收后至销售,各贮运环节均处于低温条件下)、“气调”(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使它们在贮运、流通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其商品性,并由此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过去,我国特别重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量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基本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中环节,以求提高产量,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而对农产品产后贮运保鲜的重要性和贮运保鲜技术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我国目前农产品绝大多数仍以初级产品的形式上市,缺乏作为商品所应具备的一系列要素,难以成为真正的商品,进入市场,进行大流通。
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又不在产地,没有经过保鲜处理的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难以保持其良好的外观和新鲜程度,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流通的需要,难以在市场上流通、增值,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特别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面临世界市场竞争的今天,农产品产后保鲜就显得更重要了。现在,我国蔬菜年产已超过4亿t、水果年产超过6000多万t,销售竞争日益激烈,延长这些鲜活产品的保质期限,使它们在贮运过程直至销售都保持良好的商品性状,便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无论果品、蔬菜,因为没有配套的采后保鲜处理而大量损失的例子,在我国不胜枚举。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不解决农产品产后的贮运保鲜问题,就难以保证农产品的异地销售和非产季供应,难以使农产品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大流通。为了适应经济“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除了抓好农产品产前和产中的优质化、标准化之外,采后的贮运保鲜问题就成了使农产品成为商品,走向市场,进入流通,实现增值、增效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