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急诊影像诊断手册》第30页(1402字)

肺炎可以发生在肺的实质或间质。其分类可以按照炎症发生的解剖部位或者以病原来分,但后者有时困难。以下按解剖部位分述。

1.大叶性肺炎 是细菌引起的肺部最常见的急性炎症之一,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双球菌。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冬春季节。病理改变以渗出为主,按照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分四期,即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临床上有高热、恶寒、咳嗽、胸痛,典型者咳铁锈色痰,叩诊浊音,语颤增强,管状呼吸音,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性白细胞增高为主,经抗炎治疗后,一般临床症状消失先于X线改变一周,两周内病灶吸收消失。治疗不当或体质差可延迟吸收或长期不吸收,形成机化性肺炎。

【X线诊断】

透视或摄片的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充血期时病变区可阴性,或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或密度稍高。若病变位于下肺野,患侧膈肌活动度稍受限,须两侧对比观察。实变期呈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以肺叶肺段胸膜为界,病变由肺门部开始向周围蔓延,可见“支气管气相”。消散期从实变边缘开始有密度减低区,密度不均匀,呈散在的致密斑片影,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体层摄影观察实变区“支气管气相”较好。

【CT诊断】

早期可检出充血期改变,肺野密度略高呈毛玻璃样改变,边界模糊。实变期显示密度均匀的实变区,“支气管气相”清晰可见。

【鉴别诊断】

大叶性肺不张时亦表现为均匀密度增高影,但病变肺体积缩小,叶间裂弧形凹陷,临近组织器官牵拉移位,正常肺可发生代偿性肺气肿。干酪样肺炎的实变为干酪性结核病灶的融合,其密度高而不均匀,实变区内有空洞形成,邻近肺组织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2.小叶性肺炎 由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蔓延而来,常见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长期卧床病人或术后并发症。病理为肺小叶的渗出实变,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增厚,病变支气管远端可因阻塞引起小叶性气肿或不张。临床症状较重,高热、咳嗽、咳泡沫粘液痰,伴呼吸困难,甚至紫绀及胸痛。机体抵抗力差者可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不增高,经恰当治疗病变可消散吸收。久不消散成慢性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X线诊断】

病变主要发生在两肺中下野内中带,表现为:①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②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匀。③可融合成大片,广泛者可累及多肺叶。④肺门阴影增大模糊。⑤局限性肺气肿,对婴幼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尤有意义。

【CT诊断】

CT上可见两肺中下野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密度多不均匀。HRCT显示肺小叶弥漫结节状影,边缘模糊,在结节或小叶实变周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于显示,对慢性迁延者可了解有无支气管扩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