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脊椎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急诊影像诊断手册》第166页(1302字)
致病菌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为血行感染,常继发于痈疖。少数为外伤、椎间盘手术及腰椎穿刺术后感染所致。以20~30岁多见。部位以胸椎和腰椎多见。临床常有高热、寒战等败血症病史。局部疼痛,也可出现神经根痛和脊髓受压的症状。
【X线诊断】
急性期X线可表现为正常。亚急性或慢性期X线表现依病灶首先累及椎体边缘、中心或附件等不同而不同。
起病于椎体边缘者,在2~8周内可出现明显的改变,表现为椎体的上缘或下缘出现骨质密度减低区。逐渐发展为边界模糊的骨质破坏区。椎间隙迅速狭窄或消失。可影响相邻的两个椎体。甚至3~4个椎体同时受累。数周至数月进入慢性期,则破坏区边缘清楚,周围骨密增高,椎间隙消失,有明显骨桥形成。
起病于椎体中央时,椎体的中央密度降低,逐渐形成骨质破坏的透光区。未侵及椎间盘时其椎间隙不狭窄,椎体可压缩变扁或呈楔形。骨质密度增高,椎体边缘有骨刺形成。如累及椎间盘可引起椎间盘狭窄或消失。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起病于椎弓及附件较为少见。表现为椎弓、附件骨质的疏松和破坏,晚期有骨质增生。可由椎体累及椎弓及附件。死骨形成表现为骨破坏区内形态不规则的致密影。
形成椎旁软组织脓肿,在胸椎表现为椎旁两侧隆起梭形软组织影。在腰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大肌影膨隆。在颈椎可见咽后壁软组织向前弧形突出。
【CT诊断】
椎体急性感染时CT扫描可见椎体骨质吸收和破坏,椎体旁可见积脓和肿胀的软组织影。椎间盘感染时CT扫描可见椎间盘区域液性密度区,边缘肿胀可侵及上下相邻椎体,可见骨质破坏和吸收,表现与脊柱结核相仿。
【MRI诊断】
椎体和椎间盘感染时,MRI的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正常椎体及椎间盘信号消失,椎旁可见积脓和积液改变,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如果积脓较少,T2加权像上为条带状高信号,积脓较多时,呈片状高信号。
【鉴别诊断】
与脊椎结核鉴别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化脓性脊髓炎临床起病突然,中毒症状明显,与结核不同。在影像学上急性期因没有骨质增生很难与结核鉴别,慢性期化脓性脊柱炎骨质增生较明显,常形成骨桥。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单个椎体中央发病,形成一个椎体的破坏增生,而无椎间隙狭窄时,应与转移瘤相鉴别。转移瘤一般无死骨,破坏常涉及一侧椎弓、椎板、椎旁的软组织,不像脊柱旁脓肿那样对称,转移瘤常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