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28页(1772字)

【别名】 醋酸酐,乙酐,醋酐,氧化乙酰,乙酰化氧。

【理化性状】 乙酸酐〔(CH3CO)2O,C4H6O3〕为无色透明流性液体,有强烈的乙酸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易挥发,折射能力很强,能与醇、醚、氯仿和乙酸混溶,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为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分子量102.09,相对密度1.0830(20/20℃),沸点139.9℃,凝固点-73.1℃,折射率1.3904(20℃),闪点49.4℃。

【危险情况】 (1)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蒸气的刺激性更强,能引起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高浓度时会使皮肤和眼睛灼伤与损害,经常接触微量会引起皮炎、慢性结膜炎。(2)易燃,燃点732℉(385℃)。有中等的燃烧危险,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10%。空气中的容许浓度美国为5ppm(20mg/m3)。

【不相容性】 与水、强氧化剂、铬酸、胺、强碱均不相容。

【用途和接触机会】 用作乙酰化试剂,或制造醋酸纤维素、乙酰替苯胺、合成纤维、塑料、炸药、树脂、香料和调味剂的溶剂以及制造药物和农药的中间体;还用于纺织染料工业中。

【侵入途径】 蒸气吸入,摄入,与眼和皮肤接触。

【侵害部位】 呼吸系统,眼,皮肤。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本品高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蒸气的刺激性更强,高浓度蒸气能引起结膜炎,畏光,流泪,严重刺激鼻和咽喉。液态乙酸酐与皮肤接触后不引起严重灼伤。但如果不清除,皮肤可能变白和产生皱纹,并可能出现迟发性严重灼伤。液态和蒸气态乙酸酐都能引起结膜水肿和角膜灼伤,也可能发展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间质性角膜炎。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者较常见。

全身性:暴露于其浓蒸气后,即时刺激结膜和鼻咽,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难;急性暴露后可能出现粘膜坏死区。

【急救】 此化学品如溅入眼中,立即用流水冲洗;如溅及或粘附于皮肤时,立即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如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如被吞服,服以大量水,洗胃,不诱吐。后两种情况如引起全身中毒时,应注射咖啡因和肾上腺素;严重者急送医院抢救。

【防护措施】 设备应密闭,防止漏泄,操作人员工作时应穿防护工作服,戴防护眼镜,以防止眼和皮肤与之接触。工作者如皮肤被弄湿或受到污染,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可渗透的工作服如被弄湿或受到污染,立即脱去。备置安全信号指示器和洗眼剂。

【医学监护】 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时,注意皮肤、眼和呼吸道的检查。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先使样品成泡状通过羟胺,再用FeCl3处理,然后比色法分析。

【贮存】 用玻璃瓶或带箱皮保护的大玻瓶或铝桶、不锈钢桶盛装,防止机械性损坏。最好使用露天或附建的仓库。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密封保存。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存放在地窖、洼地和地下室。与其他仓库隔开。室内仓库必须是标准的易燃液体仓库。

【运输要求】 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危规号:94012。运输时,容器上须标出“有腐蚀性”标记。

【灭火措施】 如发生火灾,用雾状水、干粉灭火剂、抗溶性泡沫或CO2灭火。可用水使暴露在火中的容器冷却。如渗漏或外溢物未被烧着,用雾状水驱散其蒸气,并将溢漏物冲离火场和使其稀释成不易燃混合物。制止渗漏时,要用雾状水保护操作人员。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焚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