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112页(2246字)

【别名】 乙快化三氯。

【理化性状】 三氯乙烯(ClCHCCl,C2HCl3)为无色、稳定、低沸点、能起光反应的重质液体,有类似三氯甲烷的气味,能与醇、醚等一般有机溶剂相混溶,微溶于水,即使在有水分(或湿气)存在下,与普通金属也不发生化学反应。在光作用下可分解出氯化氢。遇火焰或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气。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56~1.462(25/25℃),沸点86.7℃,凝固点-73℃,折射率1.4735(27℃),闪点32.2℃。

【危险情况】 (1)吸入有毒,有麻醉性,当暴露于300~1,000ppm浓度的蒸气中时,可引起判断失调与错误,增大暴露程度时,会发生昏眩、沉睡、失去知觉,严重时甚至死亡;其次可刺激眼、鼻、喉;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2)在通常室温下不易燃,但在高温下有中等程度的易燃性,燃点770℉(410℃);火灾时,三氯乙烯能放出剧毒的光气及刺激性烟雾;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8.0~10.5%。空气中的容许浓度美国为50ppm(270mg/m3),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为30mg/m3。〔但我国有文献(1)报道为100ppm(535mg/m3)〕。

〔不相容性】 与强碱、化学活泼金属(如钡、锂、钠、镁、钛)均不相容。

三氯乙烯与熔融金属接触或紫外线照射而引起分解,产生的产物有氯气、氯化氢和光气。碱与三氯乙烯反应生成二氯代乙炔。

【用途和接触机会】 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测定碘价的试剂,不燃性溶剂,油脂、橡胶、树脂、农药、锦纶、生物碱等的溶剂,电子激光需用的试剂,金属的脱脂剂,脂肪、油脂、石蜡、咖啡因等的萃取剂。还用于干洗纺织物、鞣皮、假漆、香料以及印刷、电镀、照相、镜片的清洁等。用作冷冻剂、杀菌剂、薰蒸杀虫剂。生产农药、蜡、树胶、树脂、焦油、涂料、假漆及特殊化学品(如氧乙酸)的化学中间体。美国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不许该品用作溶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禁止该品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使用。

【侵入途径】 吸入,经皮肤吸收,摄入,与皮肤和眼接触。

【侵害部位】 呼吸系统,心,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皮肤。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暴露于三氯乙烯蒸气中对眼、鼻和咽喉有刺激作用。液体如溅入眼中能引起灼伤。皮肤与液体反复或长时间接触能引起皮炎。

急性暴露于三氯乙烯中,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眩晕、震颤、恶心和呕吐、不规则的心搏动、倦睡、疲劳、视觉障碍、似酒精中毒等症状。曾报道过神志丧失和死亡。嗜酒者能使三氯乙烯过量暴露引起的症状更严重。

文献曾报道过用三氯乙烯给大灌胃,发现主要诱致肝癌,并转移到肺。但对人类的致癌性尚未肯定。

【急救】 此化学品如进入眼中,立即用水冲洗15min以上,再接受医生治疗;如接触皮肤,迅速用肥皂和水清洗掉;如有人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如被吞服,服以大量盐水(或肥皂水),诱致呕吐,洗胃。对于不省人事者,不进行催吐,送医院救治。

【防护措施】 操作设备应密闭,防止跑、冒、滴、漏,操作人员操作时应穿合适的防护服和戴防护眼镜,以防止眼和皮肤与之接触。可渗透的工作服如被弄湿或受到污染,迅速脱去。

【医学监护】 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应包括皮肤、呼吸系统、心脏、神经系统以及肝和肾功能的检查。应估计酒精的摄入量。

通过呼气分析和尿代谢产物测定来监测暴露。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用活性炭吸附,CS2处理,气相色谱法分析。

在水中的测定:先用惰性气体清洗,继之以卤化物特异性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

【贮存】 用镀锌铁桶盛装。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火、防潮、避光、密封保存。远离任何可能发生猛烈火灾的地方。

【运输要求】 有机有毒品。危规号:84009。运输时容器上须标有“有毒品”标记,注意防火、防晒、防止撞击。

【灭火措施】 如发生火灾,用雾状水使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保持冷却;如有渗漏,可用雾状水将溢漏物冲离火场。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焚烧;同其他易燃燃料混合后焚烧更为可取。必须注意,要保证完全燃烧,以防止光气产生。为除去所产生的氢卤酸,装备酸涤气器是必要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和再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