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364页(1840字)

【理化性状】 氯(Cl)为辛辣黄绿色气体,具有刺鼻的窒息臭味;液体为透明琥珀色,有刺激味。分子量70.91,相对密度1.56(-35℃)(液态氯)、3.214(气态氯),凝固点-101℃,沸点-34.6℃,1L液体氯=456.8L气体氯〔0℃和101325Pa(1atm时)〕。气体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以及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溶于水形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又可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氯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态氯。液态氯溶于氯化物和醇类,微溶于冷水,为非常强的氧化剂。

【危险情况】 气体剧毒,吸入会引起中毒;液氯有刺激性,能引起严重灼伤。氯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如与一氧化碳(CO)作用,则可形成毒性更大的光气(COCl2)。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但能助燃(为氧化剂),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就像在氧气中燃烧一样。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气、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空气中的容许浓度我国卫生标准规定1mg/m3,美国为1ppm(3mg/m3)。

【不相容性】 与可燃物质和还原物质、粉末金属等不相容。

【用途和接触机会】 在造纸、印染、颜料、漂白粉、纺织、化学纤维、油脂、石油、橡胶、塑料、鞣皮、制药、消毒、农药以及烃类、氯化、冶金等工业中,均可使用或产生氯。在电解食盐水溶液制氯的生产过程中,若电解槽或管道密闭不良,检修时开启槽盖、发生故障,输送管道不能保持负压,在运输或使用液氯时因盛器破损等,均可有氯气逸出而致中毒。

【侵入途径】 吸入,与眼和皮肤接触。

【侵害部位】 呼吸系统,皮肤。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氯能与体内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酸。氯本身能强烈刺激皮肤、眼和粘膜,亦能腐蚀牙齿。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的氯气中有时能引起皮肤的氯痤疮。

吸入高浓度氯能引起喉头痉挛(气哽)、粘膜肿胀、恶心、呕吐、晕厥,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通常,吸入后能引起咳嗽、咯血、胸闷、呼吸困难和发绀,还可能并发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

【急救】 此化学品如触及眼和皮肤,立即用水冲洗;如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输氧。

【防护措施】 凡可能有过量氯气浓度的场所,工人应戴空气供给呼吸器或备有适当滤毒罐的全面罩式气体防毒面具。通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控制氯对皮肤的影响。在氯气浓度很高或有液态氯存在的场所,应穿全身防护服、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凡有氯气暴露的场所,工人应每天更换工作服和下班后淋浴。

【医学监护】 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粘膜、牙齿、心血管以及胸部X线检查和观察肺功能。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用多孔玻璃起泡器采样,利用游离氯脱色甲基橙进行比色分析。

【贮存】 用耐压钢瓶贮装,防止机械性损坏。存放地点要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相隔离。特别要注意与乙炔、氨气、氢气、烃类、乙醚、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隔绝。最好在户外存放或放在通风良好、不燃性材料建造的建筑物内。

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漏出气可用排风机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灭火措施】 用水喷洒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使之保持冷却,必要时应切断气体来源,用雾状水直接驱使气体离开操作人员。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加大量还原剂溶液(亚硫酸氢盐,二价铁盐或五水含硫代亚硫酸钠),中和,用水冲入下水道。另一种选择方法是,回收电解氯化铝产生的氯气和废水中的氯气。

上一篇:异氰酸甲酯 下一篇:氰氨化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