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葡萄酒工业手册

加香原料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葡萄酒工业手册》第393页(7908字)

加香葡萄酒一般采用植物性药材作呈香材料,也可用香料作为呈香物质。

可用于加香葡萄酒的药材多达几百种,用于味美思的有100多种。各种药材其特性、采收季节和选用部位各不相同,经处理后方可用于葡萄酒的加香。

药材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提香,可得到油类、脂类、香脂类、蒸馏液、蜡、树脂类、液态树脂等不同形式的制剂,用于调香。

1.白芷

分三种: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抗白芷。

(1)兴安白芷 别名祁白芷。产地四川、河南、河北。成分:根含香豆精类化合物C17H18O7、白芷素C17H16O7、白芷醚C17H16O6、氧化前胡素C16H14O5、欧前胡素C16H14O5、珊瑚菜素C17H16O5

(2)库页白芷 别名川白芷。产地四川、东北。成分:川白芷内酯C24H26O7,3,4′-二羟基-3,4′-二氢山色林二白芷酸酯、香柠檬内酯C12H8O3、库页白芷内酯C14H12O3

(3)抗白芷 别名香白芷。产地福建、台湾、浙江。成分:6种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香柠檬内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

2.陈皮

别名橘皮。产地长江以南各省。成分:果皮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枸橼醛,还含川皮酮、橙皮苷、维生素B1及肌醇。

3.紫菀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豆菜、驴耳朵菜。产地东北、河北、内蒙古。成分:根含皂苷,水解后产生常青藤皂苷元及葡萄糖,全草含菀皂苷,槲皮素,挥发油等。

4.水菖蒲

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蒲、大叶菖蒲。产地我国除新疆、西藏外的各省。成分:根状茎含挥发油约1.3%,油中成分为细辛醚、细辛醛、菖蒲二醇、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苦味苷、甾醇、鞣质等。

5.肉桂

别名玉桂、牡佳、菌佳、筒桂、桂树。产地广西、广东、云南、福建。成分:树皮含挥发油(桂皮油)1~2%及鞣质、粘液质、树脂等,油的成分主要为桂皮醛。

6.藿香

别名土藿香、排香草、野藿香。产地我国东北各省。成分:含挥发油,叶约含0.5%,全草约含0.28%,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约80%,茴香醛约3%,对甲氧基桂皮醛约2%,以及少量柠檬烯等。

7.丁香

别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原产于非洲、摩洛哥,现广东有种植。成分:含丁香油14~20%,油中含丁香酚78~95%,乙酰丁香酚约3%及少量丁香烯等,果实(母丁香)含挥发油2~9%。

8.芫荽

别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产于全国各地。成分:含挥发油(芫荽油)0.8~1%,油中主要成分为d-芳樟醇约占70%,牻儿醇、二戊烯等,全草和未成熟果实含葵醛,具有特殊臭气。

9.小豆蔻

别名三角蔻。产地斯里兰卡和印度北部。成分:种子含挥发油约2.4%,主要成分为右旋脑与右旋樟脑。

10.龙胆

别名胆草、苦胆草、龙胆草。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等省。成分:根状茎及根含龙胆苦苷(C16H20O9)约2%,碱(C10H9O2N)约0.15%,龙胆糖(C18H32O16)约4%。

11.白毛

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白毛岩蚕、老尾。产于我国华北、华南及西南各地。成分:全草显黄酮苷、有机酸、氨基酸类的反应。

12.薄荷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成分:全草含挥发油(薄荷油)1~3%(叶中含量较高);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脑(C10H20O)约70~90%,薄荷酮(C10H18O)约10~20%,乙酸薄荷酯约3%,以及其他萜烯类化合物。

13.苦木

别名苦皮树、苦树皮、苦皮子、苦胆木、赶木、胆树、土樗子。产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成分:木部含结晶性苦味质苦木素(C31H42O9)及两种生物碱:苦木碱(C15H10O3N2)和甲基苦木碱(C16H12O3N2),另含鞣质。

14.金龙胆草

别名苦艾、矮脚苦蒿、熊胆草、胆草、苦蒿、细苦蒿、苦龙胆草等。产地湖南、四川、云南等省。成分:含皂苷、树脂、酸性物质、酚类物质、叶绿素、鞣质、生物碱、还原糖、无机盐、挥发油等。

15.威灵仙

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须、铁扫帚。产地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省区。成分:根含白头翁素(C10H8O4)和白头翁醇、甾醇、糖类及皂苷。

16.紫草

产于新疆、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陕西、河南等省也有分布。成分:乙酰紫草素(C18H18O6),水解生成紫草醌(即紫草素C16H16O5)。

17.大黄

别名香大黄、蹄黄、将军、生军。产地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18.番石榴

别名矢果、拔子、番稔、花稔、番桃树、缅桃、胶子果。福建、台湾、广东、四川和云南等省均有分布或栽培。成分:叶含挥发油、槲皮素、篇蓄苷、番石榴苷,挥发油中含丁香酚。

19.小茴香

别名茴香、香丝菜、菜。各地普遍栽培。成分:果实含挥发油约3~8%,其主要成分为茴香醚(C10H12O)50~60%,右旋小茴香酮(C10H16O)18~20%。右旋及左旋柠檬烯,蒎烯,二戊烯,茴香醛等。胚乳中含脂肪油约15%,蛋白质约20%。

20.大茴香

别名八角茴香、五香八角、大料。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分:果实含挥发油4~9%,一般约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醚约80~90%,冷时自油中析出。

21.菊花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抗菊。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成分:花、叶及茎均含挥发油,花中挥发油含量约0.13%,并含菊苷、腺嘌呤、胆碱、水苏碱(C7H13O2N),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氨基酸及刺槐素等。

22.芦荟

别名奴荟。全国温暖地区常有栽培。主要成分系淡黄色结晶性苷,为芦荟大黄素苷(C20H20O8),水解产生d-阿拉伯胶糖、芦荟泻素蒽酚或芦荟泻素蒽酮。

23.郁金

别名玉金、白丝郁金。产地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成分:郁金的块状根含挥发油约6%,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烯(C15H24)65.5%,倍半萜烯醇(C15H23OH)22%,樟脑2.5%,莰烯0.8%。

24.留兰香

别名香花菜、绿薄荷、青薄荷、鱼香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栽培,新疆有野生。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藏茴香酮(C10H14O),其次为二氢藏茴香醇(C10H18O),此外有柠檬烯、水芹香油烯等。

25.没药

别名明没药、末药。产地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成分:含树脂约25~35%,挥发油约2.5~6.5%,树胶约57~61%,此外,尚含有水分及各种杂质3~4%,并含有一种氧化酶,加热至100℃即失活,醇能溶解树脂和挥发油,上等没药的醇不溶成分不超过70%,灰分不超过5%。

26.土良姜

别名白草果、草果药、野姜、良姜。产地云南、四川等省。

27.干姜

我国除东北外其他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成分:根状茎含挥发油0.25~3%,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C15H26O)1~3%、姜烯(C15H24)、莰烯等,尚含有辣味成分姜辣素、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C17H24O3)结晶辣味成分姜酮(C11H14O3)。

28.安息香

别名白花榔。产地广西、湖南、福建、广东、云南等。成分:安息香含树脂,其主要成分为苯甲酸及其松柏酯、桂皮酸、香荚兰醛、三萜烯等。醇浸出物中总香酯酸含量为25.67%(青山安息香)、27.17%(白叶安息香)。

29.紫苏子

别名苏子,黑苏子。全国各地广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成分:果实及种子含脂肪油45.30%,为干性油,棕黄色,相对密度0.9278,皂化值193.7,碘值183.9,酸值2.3。尚有维生素B1

30.云香草

别名芸香草、石灰草、山茅草、诸葛草、臭草。产地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成分:鲜叶及地上部分含挥发油0.7~1%,叶片含油量约1.8%,花轴约含0.5%,茎含油量低于0.05%;油中主要成分为胡椒酮,蒈烯-4,牻牛儿醇、香叶醛、乙酸香叶酯。含少量柠檬烯,挥发油有强烈闷香。

31.金鸡纳皮

台湾、海南及云南有栽培。成分:含生物碱约26种,其中以下列4种较多:奎宁(C20H24O2N2)、奎尼丁(C20H24O2N2)、辛可宁(C19H22ON2)、辛可宁丁(C19H22ON2)。李氏金鸡纳皮总生物碱含量约5~14%,奎宁含4~11%,还含有能与生物碱结合成盐而存在的奎尼酸和鸡纳鞣酸。

32.聚花风铃草

别名灯笼花。产地东北。成分:从根中分离出9-四氢吡喃-2-炔基-2,6-二炔基-1-醇(C14H16O2)

33.樟

别名香樟、樟木、乌樟、油樟、香通、芳樟。产地长江中下游至南部各省。成分:各部分均含挥发油(樟油),平均约含3~6%,油中含樟脑10~50%,还含桉油精、l-d-蒎烯,l-莰烯、二戊烯等。

34.石竹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光。产于全国各省区。成分:石竹含皂苷,花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苯乙醇、苯甲酸苄酯、水扬酸甲酯等。

35.杏仁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约50%,苦杏仁苷(C20H27O11N)约2%,水解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此外,尚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及樱苷酶。

36.柠檬

别名黎檬。产地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成分:含柠檬素、三色、黄酮苷,果皮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柠檬苦素(C26H30O8)、橙皮苷、维生素A、B、C等。叶及木部含挥发油,油中含有牻牛儿醇(C10H16O2),果汁中有枸橼酸、半乳糖醛酸、维生素A、B、C及鞣质等。

37.苦干

别名苦皮树、苦皮树皮、苦皮子、苦胆木、赶狗木、熊胆树、土樗子。产于黄河流域南各省。成分:木部含结晶性苦味质苦木素(C31H42O9)及两种生物碱:苦木碱(C15H10O3N2)及甲基苦木碱(C16H12O3N2),另含鞣质。

38.桂花

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产地云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浙江、台湾等。

39.槐花

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南北各地区均有栽培。成分:花蕾含芦丁(C27H30O16)约14%,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并含桦木素及槐二醇(C30H50O2),花也含芦丁,但含量较花蕾为少。

40.松子油

产地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西等省区。成分:种仁含脂肪油(为油酸酯、亚麻仁油酸酯)、棕榈碱、挥发油及蛋白质。

41.夏至草

别名小益母草、白花夏枯、灯笼棵。产地吉林、辽宁、陕西、江苏、河南、四川、西藏等。

42.白鲜皮

别名八股牛、山牡丹、鲜草。产地辽宁、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四川、贵州等省区。成分:含白鲜碱(C12H9O2N)、黄柏酮(C26H30O7)、黄柏内酯(C26H30O8)、梣桐(C14H16O8)、白鲜脑内酯(C28H30O9)、白鲜内酯(C26H30O8)、皂苷、挥发油及谷甾醇等。

43.旋覆花

别名金沸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黄花子、金钱花、驴儿菜。产地长江流域各省,西至青海、新疆,北至黑龙江等广大地区。成分:花含黄酮苷、旋覆花甾醇A(C30H50O)、旋覆花甾醇B(C17H28O)、旋覆花甾醇C及菊糖。

44.胡芦巴

别名芦巴子、香草子、小木夏。产于全国各地。成分:种子含胡芦巴碱约0.13%。

45.啤酒花

别名香蛇麻、野酒花、忽布。产地新疆。成分:果序含挥发油0.13~0.45%,内含香叶烯、葎草烯等,此外,尚含葎草酮、异葎草酮、蛇麻酮等结晶性苦味质和黄腐醇、鞣质等。

46.石榴

别名安石榴、珍珠石榴、石榴皮。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成分:根及茎皮含生物碱0.3~0.5%,根皮可达0.7%,包括石榴皮碱、甲基石榴皮碱等。果皮含多量鞣质,并含粘液质、苦味质。

47.檀香

别名白檀、白檀木。产地印度、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区,台湾也出产。成分:含挥发油(白檀油)1.6~6%,檀香色素(C24H22O8)及去氧檀香色素(C24H24O7)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及β-檀香醇(白香醇)达90%以上。

48.百里香

别名麝香草。产地东北、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成分:百里香全草含挥发油约0.15~0.5%(油中主要为香芹酚、对伞花烃、百里香酚)、苦味质、鞣质。叶含游离的齐墩果酸、乌索酸、咖啡酸等。

49.缬草

别名拔地麻、小救驾、鹿子草、臭草。产地东北、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山东、西藏等。成分:缬草的根状茎及根含挥发油约0.5~2%(油中主要成分为异戊酸、龙胆酯、蒎烯、d,l-柠檬烯等),缬草酮,缬波吹,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物质。

50.风轮菜

别名落地梅花、九塔草、红九塔花、熊胆草、野凉粉草、苦刀草。产地江苏、安徽、台湾、湖北、广西、四川、西藏等。

51.玫瑰花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成分:含挥发油(玫瑰油),有极佳香气,油的主要成分为左旋香茅醇(C10H20O),含量最高可达60%,牻牛儿醇(C10H18O)及其酯类、苯乙醇等,尚含槲皮素、苦味质、鞣质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