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麻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88页(1101字)

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的麻醉方法。该法具有止痛完全、肌肉松弛、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麻醉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对脊髓和神经根可能有刺激作用,且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在美容外科已逐渐被硬膜外麻醉所替代,仅适用于下腹部、臀部、下肢部的一些手术。

【麻醉方法】

(1)麻醉前准备和体位同硬膜外阻滞麻醉。

(2)蛛网膜下腔麻醉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3)穿刺一般在L2~3以下间隙穿刺,穿刺针与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脊膜外腔,再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腔。在缓慢进针中有清楚的层次感,特别是刺破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突破感。

(4)拔出针心见有脑脊液滴出,表示穿刺成功。衔接注射器,注入麻醉药,然后根据麻醉药的密度,调节病人的体位和麻醉平面,并观察呼吸和血压。

【麻醉药的剂量和配制方法】

蛛网膜下腔常用药为丁卡因和普鲁卡因。配制的麻醉药有高密度液和低密度液之分,高密度液的密度大于脑脊液,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向低处移动;低密度液的密度低于脑脊液,易向高处扩散。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溶于5%的葡萄糖液使成高密度液(密度约为1.020);或溶于蒸馏水使成低密度液(密度略低于1.003)。常见的配方见表10-3。

表10-3 蛛网膜下腔局麻药配方

【麻醉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头痛。多发生在麻醉后第1~3d。头痛的发生与穿刺针的粗细和穿刺技术有很大关系。故预防头痛应采用细针穿刺,同时避免多次损伤硬脊膜,术中和术后注意补液,防止脱水。轻症头痛,卧床休息,勿坐起或行走,针刺太阳、印堂、合谷等穴位。严重者可将生理盐水或中分子右旋糖酐30ml注入硬脊膜外腔内,或用26G细针在蛛网膜下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ml。

(2)尿潴留。可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等穴位,热敷下腹部膀胱区,或用副交感神经兴奋药氨甲酰胆碱0.25mg肌注。必要时可导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