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要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273页(13620字)

患者在经过详细的口腔检查及治疗后,如拔除松动牙及残根,治疗龋齿、牙周病、黏膜病等,将口腔内不利于可摘局部义齿制作的因素去除,即可制定初步的修复计划。理想的可摘局部义齿,既要有美观的外形,又要恢复良好的功能,保持各部分咀嚼器官的长期健康。要制作一副好的可摘局部义齿,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均应根据修复原理、原则和要求,精心、细致地操作,才能确保修复质量和良好的修复效果。

【口腔预备】

1.基牙和余留牙的调磨

(1)磨除过高的牙尖、陡斜面和锐利边缘嵴,以消除早接触和干扰。

(2)调磨伸长或下垂的牙、边缘嵴上下交错的牙齿,以改造平面和曲线。

(3)调整倒凹的深度和坡度,磨改牙齿轴面过大的倒凹。

(4)缺隙两侧的牙齿倾斜或移位,缺隙形成倒凹的,根据就位道用砂片或柱状砂石将牙齿邻面预备成平面,消除或减少邻牙邻面倒凹。

2.支托凹的预备

(1)支托凹的坡度。使支托凹底与牙冠长轴垂线形成10。~20°的夹角,可使支托传向基牙的力尽量与长轴方向一致。

(2)支托凹的宽度。相当于前磨牙颊舌径的1/2,磨牙颊舌径的1/3。

(3)支托凹的长度。相当于前磨牙近远中径的1/3,磨牙近远中径的1/4。

(4)支托凹的深度。约为1.5~2mm,由邻边缘嵴向面中心方向逐渐变浅。

(5)支托凹表面应圆滑无锐尖。边缘嵴处有嵌体或充填物者,支托应适当扩大,尽量由牙体组织直接承受支托传导的力。

3.间隙卡环的预备

设计间隙卡环时,卡环体与连接体之间的越部要安置在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之间或两个双尖牙之间,该处应先预备出一个卡环间隙。卡环间隙应恰在二邻牙之间,而不是偏向其中的任何一牙,使在咬合状态形成的间隙能够通过设计的卡环且略有余地,但也不宜过深。

【模型准备】

1.制取印模

(1)体位。患者应处于舒适自然的体位,医生在患者的右前方。在取上颌印模时,患者应直坐,取下颌印模时,下牙列的平面应与地平面近于平行。

(2)选择托盘。取得一个准确的印模,必须选用大小合适的托盘,尽可能与所需取得的组织面的大小、形状相符合,并且与组织面间有足够的空隙,以容纳印模材料。

(3)取上颌印模时,将调好的印模材,放入有孔托盘内,术者右手持托盘,左手用口镜将患者口角拉开,将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进入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前后位置适当时,向上后施以压力使之就位,进行肌肉功能修整,用镊子取出排向软腭的多余印模,以防患者作呕。印模凝固后取下。

(4)取下颌印模。取印模前告诉患者,托盘放入口内后,将舌抬起,并练习一次此动作。将放有印模材的托盘放入口内,对准牙弓压下,让患者将舌抬起,同时口闭小些,使肌肉放松,将腮向外拉动,功能修整边缘时,动作要轻,舌勿过分向前、向侧方活动。

取出印模时,应掌握好印模材的凝固情况,并防止印模料与托盘分离。

2.灌注模型

取得准确印模后,应及时用石膏或人造石等模型材料灌注模型。

3.模型设计,填补倒凹

【记录、转移位关系】

因缺牙的数量和位置不同,确定颌位关系的难易程度和操作方法也不一样,但必须在模型和架上准确地反映出上下颌牙齿间的关系。

1.确定正中咬合关系的方法

(1)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齿的关系。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关系正常者。只要将上下颌模型根据面形态相互对合,即能清楚上下颌牙的正常位置关系,用有色铅笔在模型的颊面画对位线,便于制作过程中反复核对。

(2)用蜡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却难以确定准确的关系者,可采用蜡记录确定。将蜡片烤软,叠成2层宽约1cm的蜡条,置于下颌牙列面上,嘱患者在正中位咬合。变硬后由口内取出蜡记录并放在模型上,对好上下颌模型,即获得正确的颌位关系。

(3)用堤记录上下颌关系。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失,每侧连续缺失两个牙以上者,或上下牙列缺牙齿无对颌牙相对者,可在模型上制作暂基托和堤,放入患者口内确定正中位。取出堤记录,待冷却变硬后,放回到模型上,依堤的咬合印迹,对准上下颌模型,即得到正确的关系。

2.上

将上下颌模型与记录固定在一起,用水浸泡模型。调拌石膏将模型固定在架上,先固定下颌,后固定上颌。中线对准切导针,平面对准下刻线,前后正对架环。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制作】

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架包括卡环、间接固位体、连接体、加强网,均为金属制成。支架的制作常用铸造法和弯制法,有时也采用锤造法。可以根据不同设计和要求而选用,各种方法也常常并用以制作支架的不同部分。

1.连模铸造法制作义齿支架

(1)复制耐火材料模型:

①工作模型的准备。

a.根据义齿就位方向,确定义齿共同就位道,用导线测绘仪在基牙、余留牙和牙槽嵴上画出导线,测出基牙倒凹的深度。

b.按设计画出义齿支架结构及固位体的正确位置。

c.用蜡填补倒凹,并在需做网状处衬垫0.5mm厚薄蜡片,并形成明显的台阶,在固位体下面加蜡填补倒凹及形成固位体下缘所在位置,以防止制作时固位体过分进入倒凹,引起就位困难。

②翻制琼脂阴模。

a.水浴加热熔化琼脂印模材料,待全部均匀熔化后再自行缓慢降温至50~55℃。

b.复制。复制前工作模型与琼脂复制型盒一起放在30℃水中浸泡10min(避免工作模型吸取印模材料中的水分和琼脂印模材料发生黏连,同时又可增加模型的湿润性),用纱布吸去表面浮水,把工作模型放入琼脂复制型盒内正确位置。

c.冷却。琼脂印模材料的冷却方法有两种。

一是灌注20min后,将复制型盒置于水中冷却,水深为型盒高度的1/3,使琼脂印模材料自下而上逐渐冷却20min后再将整个型盒浸泡于水中,直至琼脂达到完全凝胶后从水中取出。

二是将复制型盒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完全凝胶化,但此法只宜在冬季使用,因为夏天气温高,不利于琼脂印模材料冷却,又使其中水分蒸发过多,导致阴模变形。

d.取出工作模型,检查印模有无裂缝、气泡等不足之处,如不符合要求,则需重新翻制琼脂阴模。

③灌注耐火材料模型。

(2)支架熔模制作:

①熔模制作。

a.根据工作模型上的设计,用有色钢笔设计方案,复绘在耐火材料的模型上。

b.选择一厚度适宜的薄蜡片烘软,用手指压蜡片使之与模型贴合,用蜡刀切除多余部分,用蜡封闭边缘。

c.网状连接体的形成。

d.制作与内台阶略为错开的外台阶。

e.选用成品卡环蜡件形成卡环臂、连接体、支托,滴蜡使之连成一个整体。

f.卡环臂、连接体等部位用喷灯喷光,安插铸道。

②铸道的设置。

a.正插法。铸道口设置在模型的面方向。

b.反插法。铸道口设置在模型的底部。

c.垂直插法。铸道安插在熔模的上方。

d.侧插法。在熔模的侧方设置铸道,然后形成“S”形转变,接于铸道口。

(3)包埋铸造及铸件处理:

①内层包埋。

a.包埋前处理。包埋前用毛笔蘸75%的酒精或肥皂水轻轻将蜡型表面涂刷一遍,以去除油脂,然后用冷水冲净,可避免在制作铸型时产生气泡,使铸件表面形成小瘤状物。

b.包埋步骤。将200目石英粉3份加硅酸乙酯水解液1份调和,用毛笔均匀涂在蜡型、铸造针及蜡型座顶表面,排尽气泡,随即撒上一层30~40目的粗石英粉,以提高内包埋料的强度和透气性。然后置于密闭箱或玻璃干燥罐内,用氨气熏约15min使之干燥,取出后再依次包埋第2层、第3层,直至厚度达到约2~4mm。

②外包埋。选择大小合适的铸圈,将蜡型放于圈内合适的位置,加水,调拌外层包埋料(石英4份,石膏1份),缓缓倒入铸圈内,并同时震荡排气,结固后,在烤箱内加热去蜡,去尽蜡质,达到一定温度,即可铸造。

③铸造。

a.去蜡。将铸圈置于电烤箱内铸道口朝下,便于烘烤过程中蜡及其杂质比较容易脱离包埋型腔,烧烤约2h,温度达700℃时即可开始铸造。

b.熔金。将达到温度的铸圈从烘箱内取出放置在铸造机的铸圈支架上,底口对准坩埚的注入口。根据修复体的大小,取合适的771合金块放入坩埚内,盖上铸造机盖板,选择中熔合金铸造档,通过视孔观察合金熔化状况,待合金熔化呈球面,淡黄色,开启铸造键,铸造机即旋转,借离心力使合金进入型腔内,铸造过程即完成。

④铸件处理。熔铸完成的铸件,表面常较粗糙,必须经过磨光才能在口内试合。

a.打磨机磨光法。先利用各种磨料将铸件不平整的外形进行初磨,使铸件表面逐渐平整。磨光时压力要轻,速度要快,并按由粗到细顺序磨光。初磨完成后,将铸件在模型上试合,试合后再细磨,即用橡皮金刚砂轮打磨铸件表面。最后用干绒轮擦上磨光剂,进行抛光(高熔合金使用氧化铬磨光剂,中熔合金使用氧化铁磨光剂)。

b.喷砂磨光法。用喷砂的方法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层(或氧化膜)和黏在铸件上的包埋料,再用砂片、砂轮等修整铸造支架的外形,为最后作电解抛光做好准备。

c.电解抛光。也称电化学抛光,即利用电解作用,将金属表面溶去一层。电解槽的负极为铅板,铸件挂在正极上,置于电解槽中。通直流电后,铸件表面被电解溶化,溶化的金属形成一层黏性薄膜,覆盖在铸件高低不平的表面上。凸起部分覆盖得较薄,凹陷部分覆盖得较厚。薄膜厚薄不同,表现出电阻值也不同,膜越厚电阻越大,膜薄则电阻小。因此凸出部分电流密度大于凹陷部分,电流密度大处金属溶化快,凹陷部分电流密度小,溶化慢,这样高低不平的铸件表面得到调整而变得平整光滑。

2.弯制法制作义齿支架

(1)支托的制作。支托包括18号不锈钢丝压扁后弯制的以及用铸造的方法制作而成的支托。

①目测缺牙空隙大小,用大弯钳将扁钢丝弯曲成与缺隙相适应的弧形。

②放到模型上比试,并用平钳进行调整,使对准支托凹。

③用铅笔在扁钢丝上位于支托凹边缘嵴处做记号,以大弯钳圆喙的最突点放在铅笔记号上,将钢丝向下弯曲成支托。

④再放到模型上比试,调整,使支托与支托凹贴合,切除多余钢丝,将支托磨成圆三角形,末端逐渐变薄,并使其与支托凹进一步贴合。

(2)卡环的弯制:

①Ⅰ型卡臂的弯制与要求。

a.先将一段不锈钢丝调直,右手握钳,左手持钢丝,由卡臂尖开始弯,钳的钝缘在下,夹住钢丝末端向外下方旋,并用左手拇指向下按压钢丝,形成所需的弧度。

b.将弯好的弧度用右手固定在牙面上,在要弯卡体的部位,用铅笔画一线,用钳夹住向下弯,弯曲的角度为锐角,但卡体不能进入倒凹区。

c.弯制连接体。将弯好卡臂的钢丝倒置,使卡体向下,离开组织面约1~2mm,做水平方向的弯曲,在对着轴角和观测线相交处的钢丝上划一记号,拐弯处成钝角,至另一基牙的倒凹区处,让开倒凹并向上弯一钝角,与基牙支托窝边缘相接触。

d.在支托凹边缘相接处画一记号,右手持钳,夹住钢丝,使钳头的锐刃恰与标记接触,向外转的同时,左手拇指下压钢丝,经调整后,落入支托窝内。

e.剪断多余的钢丝,将卡臂尖及支托磨圆钝,尖端稍扁。

②Ⅱ型卡臂的弯制和要求。

a.用尖形钳形成第一弧度后,在需转弯处,用铅笔画线,用右手持尖钳将锐刃对着记号,左手下压钢丝使弯制成锐角,再用半圆钳夹住第一弧度,凸面向下,凹面向上,右手持钳外转,左手握紧钢丝,沿半圆钳弯制第一弧度,要求卡臂尖在倒凹区转角处,即在基牙外展隙不要抵住邻牙,在观测线上第二弧度离开龈缘5mm,与牙槽突点接触进入缺隙处,离开组织面约1mm。卡体处不应妨碍与对颌牙咬合。

b.连接体弯制同Ⅰ型卡臂。

③圈形卡的弯制和要求。

a.圈形卡多用于最后孤立的磨牙上,卡臂尖自颊或舌侧的邻面外展隙倒凹区开始弯制。

b.由于圈形卡的卡臂较长,弹性较大,故应将卡臂尖伸入倒凹区的部分加长,以利固位。其远中弧度应稍低,以防影响对颌。

c.由于牙体形态及长轴方向的不同,上磨牙的卡臂尖在颊侧,下磨牙的卡臂尖在舌侧。

d.形成卡体、连接体与Ⅰ型卡臂相同。

④隙卡的弯制。

a.原则与弯制Ⅰ型卡臂相同。

b.由于隙卡之卡臂较长,往往强度不足,故多将卡臂伸入倒凹区部分加长,以利固位。

c.其面部分要紧贴于外展隙的隙卡沟内,不应影响咬合关系。

(3)连接杆的弯制。连接杆的形成,先从杆的中部开始,逐步向一端,然后向另一端调整至合适。

①上颌连接杆的形成。

a.应在模型上画出杆的位置,上颌后腭杆,应放在第一、二磨牙之间,中部微凸向后。

b.用三头钳弯制,其弧度应与腭隆突一致,杆和组织面离开约1mm的空隙,以免义齿下沉时压迫黏膜。

c.杆的两端磨薄,并磨些小缺口,以利塑料的固定。

②下颌连接杆的形成。在模型上画出连接杆的位置,其原则与上颌连接杆相同。

【选择、排列人造牙】

1.选择人造牙

人造牙有塑料牙、瓷牙、金属塑料混合牙(金属面)。有各种大小、形态和颜色,应根据缺隙的大小、宽窄、邻牙外形和颜色以及面型、力大小和对颌牙情况进行选择,并参考患者意见。现多选用成品塑料牙,选牙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缺牙的部位与数目。根据缺牙的部位与数目,选择相应大小的人工牙。如缺隙过小时,需将人工牙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进行磨改,以适应需要。如龈距小,力又大,可用金属面牙。如对颌牙排列不齐,无法排列塑料牙时,则自行雕刻蜡牙。

(2)人工牙的颜色。应与患者的邻牙及对颌牙的颜色相协调,否则影响美观。可用比色板比色,注意前后牙的颜色应一致。

(3)人工牙的外形。应与邻牙或对颌牙的外形一致,并与面型相适应。若上下前牙全部缺失,应参考面型、颌弓形和颌间距离等情况来选择人工牙。

(4)人工牙的大小。应根据缺损的大小和缺牙数目而定。注意人工牙应与对侧一致,人工牙的长度亦需与天然牙的长度相协调。也可按全口义齿选牙原则选择人工牙。

2.排列人工牙

(1)排列前牙。前牙的功能是切割食物、发音,保持面部丰满度与美观。

①个别前牙缺失。可参照邻牙、对侧同名牙和对颌牙的唇舌向、切缘的位置和扭转度,应与天然牙对称和协调。

②前牙缺失较多或上下前牙全部缺失,排牙时应注意上中切牙之间的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以免影响美观。若下中切牙之间中线与面部中线不一致,对美观影响小些。唇舌向及近远中向的倾斜度,应参照邻牙和对颌牙,与其排列相对称。

③如牙槽嵴丰满,不放唇侧托较为自然,需在石膏模型的牙槽嵴唇侧,相当于人工牙的嵴盖部,先将石膏刮去约0.5~1.0mm,使人工牙的嵴盖部紧贴于牙槽嵴的前缘,义齿戴入后,可取得美观与紧密贴合的效果。

④缺隙过宽。多数情况是由于天然牙存有间隙,在不影响咬合关系的情况下,可选稍大于对侧的人工牙,或加一小牙,也可使牙间留有小的间隙,或加大人工牙近远中向的倾斜度。

⑤缺隙过窄。此情况不能按正常的位置与数目排列人工牙,可将人工牙做不同程度的扭转、倾斜或与邻牙重叠,或采取减径、减数的方法处理。

因此,在缺隙过宽或过窄时,有时需征求患者意见,并参照旧义齿的排列方式进行。

⑥若前牙为反关系,或上颌前部牙槽骨萎缩较严重,与对颌牙呈反关系,可将上颌人工牙稍向唇侧排列,尽可能排成正常或对刃,或磨减下前牙切缘,使排成浅覆关系。若无条件时,则排成反关系。

⑦若为深覆关系,仅少数前牙缺失,上前牙的排列只注意与邻牙和对颌牙协调即可。若为重度深覆关系,则应适当磨除下前牙切缘,或做金属基托。若缺牙较多时,可将上前牙适当地向后排,以减少覆盖,但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面型。

⑧若上前牙缺失过多,咬合不正常,或需满足患者特殊要求的,可在模型上做暂基托,排好前牙后,在口内试戴,以校正人工牙的位置、形状与颜色,并征求患者的意见。

(2)排列后牙。可摘局部义齿的后牙,以恢复咀嚼功能为主。

①上下颌骨位置与咬合关系正常者。

a.个别后牙缺失。如缺隙正常,龈距离较大者,宜排塑料人工牙,可先用砂轮将人工牙的嵴盖部及卡体障碍处进行磨改,尽量避免破坏人工牙的外形,也可用裂钻在人工牙上磨成沟、槽,使与卡体、支托、连接体处相适应,然后以蜡固定。根据对颌牙进行调,使与之有大面积接触。如遇天然牙磨耗较重,或多已无牙尖,人工牙也应与其相适应。最后,再将面雕刻出食物排溢道。

b.多数后牙缺失。上、下颌缺牙在10个以上,牙槽嵴正常无过度吸收,剩余牙虽少,但仍有良好的咬合关系,排牙时应注意上下颌牙的尖窝交错关系,否则会排成尖对尖关系,影响咀嚼效能和美观。若只有1~2对牙齿有咬合关系,并能维持垂直高度,排牙时应注意前牙的位置、倾斜度、扭转度与建立适当的覆覆盖关系,上下后牙排成尖窝交错关系,且有一定的覆盖关系,以防止咬腮。

c.若上、下颌双侧后牙为游离端缺失,应按全口义齿原则进行排牙。

②上、下牙齿间隔缺失。

a.牙齿间隔缺失。有时基牙和余牙倾斜、移位、伸长而造成咬合紊乱,需根据面下部垂直高度,重新建立咬合关系。并应根据余牙情况,磨改人工牙,使之相适应。

b.牙齿相继缺失。缺牙后长期未修复,牙槽嵴吸收不均匀,在同一颌骨上与平面的距离可形成左高右低,或者相反;在上下颌骨间,可造成一侧牙槽嵴上低下高或相反,都给排牙带来困难。经确定颌位关系后,排牙时容易使平面偏斜,故应注意与平面的关系,否则不易建立平衡,影响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③颌位关系上宽下窄或相反者。

a.若单颌一侧或双侧多数牙缺失,且为游离端时,可根据对颌牙排人工牙。

b.牙槽嵴上宽下窄,根据颌间距离和牙槽嵴位置排牙,为了照顾咬合关系,上颌向内排些,下颌向外排些,使上下颌尽量建立正常关系,或覆盖稍大些。

c.牙槽嵴下宽上窄,上颌牙向外排,下颌牙向内排些,以建立正常咬合关系,若相差过远,则应排成反关系,但勿排成对刃关系,以防咬腮。

d.后牙缺隙过窄,或龈距离过小者,排牙时应根据情况采用减轻、减数和调等方法处理,也可使用金属面塑料牙。若缺隙只有人工牙的1/3大小,也可采用金属铸造牙,以防折断。

【可摘局部义齿的完成】

1.完成基托蜡型

人工牙排好后,经口内试戴修改合适,再将蜡型戴回模型上。根据模型设计决定基托蜡型范围,完成蜡型。具体要求如下:

(1)基托蜡型的范围。应根据缺牙情况和不同的设计而定。如缺牙数目少,义齿为基牙支持时,基托可尽量小些。基托颊侧近远中的伸展,以缺牙间隙的近远中天然牙为界。舌侧基托则可包括一二个天然牙。缺牙数目多,义齿主要由黏膜支持,或远中游离缺失时,基托应适当加大。上颌应包括上颌结节,并延伸至翼上颌切迹。下颌应伸展至磨牙后垫区,边缘伸展应不妨碍义齿的戴入及周围组织的活动,还应有良好的边缘封闭,避免食物的滞留和嵌塞。

(2)基托蜡型的厚度。基托的厚度要求是坚固和舒适,一般约为2mm。基托太厚,则相应地缩小了口腔内的空间,舌运动受限,发音不清晰,患者不易适应。若基托过薄,使埋入基托内的支架容易外露,以后制成的塑料基托,也易折断。唇颊侧基托的厚薄,均可影响患者的面型和美观,一般应能恢复面部丰满度,不妨碍唇颊部肌肉和黏膜的活动。若唇侧牙槽嵴丰满,则可不要唇侧托。舌侧基托的厚度,应保证义齿的坚固和舒适。在上颌硬区和下颌舌隆突及颌舌线区的基托应稍厚,以利于该区组织有压痛时做缓冲。唇颊、舌处基托边缘应有一定的厚度,以保持义齿的边缘封闭。舌侧基托与天然牙接触的边缘,应到非倒凹区,接触龈缘部分,应做缓冲以免压伤龈组织。

(3)基托蜡型的外形。唇颊面应模仿牙根突度,腭舌面应形成凹形面,为了适应唇颊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有助于义齿的固位,舌侧应雕出龈缘线。

(4)人工牙与基托的连接。人工牙的颈缘,应有清楚的颈缘线,应与相邻天然牙的颈缘线相一致。

(5)基托蜡型的完成。用小棉球蘸少许汽油,轻擦蜡型表面,或用喷灯火焰光滑蜡型。基托边缘用蜡封闭,以免装盒时石膏进入基托和模型间,影响与组织密贴。在蜡型制作过程中,不能改变卡环、人工牙或金属支架的位置。

2.装盒

装盒的目的是在型盒内形成蜡型的阴模,以便填塞塑料,形成塑料基托。装盒的要求是卡环、人工牙、支架必须包埋牢固,经热处理后不变位,蜡型应尽量暴露,下层型盒与模型包埋时,石膏不能有倒凹,且上下型盒容易分开。具体方法如下:

(1)将义齿蜡型完成后置冷水中浸泡,切去模型的石膏基牙和余牙的牙尖或切缘,切削石膏模型的周边和底面,将其放在型盒下半部的中央至型盒底,模型上蜡型的边缘与型盒下半部的边缘平齐。若使用新的型盒时,盒内应涂凡士林,以免黏固石膏。

(2)调拌石膏注入型盒的下半部,约为全部容积的2/3左右,用石膏将卡环、连接杆以及基托蜡型边缘包埋住,石膏表面呈斜坡状,切忌形成倒凹,型盒下半部的边缘应全部露出。

(3)石膏硬固后,在石膏的表面涂分离剂(肥皂水或褐藻酸钠胶体),用清水把肥皂泡沫冲净,将型盒上半部放好,注入调好的石膏于型盒内,边注入边震动,使石膏流至各处,并排除气泡。注满石膏后,盖上型盒盖压紧,去除溢出的石膏,洗净型盒。

(4)如缺隙较小、卡环不易包埋、前后牙有唇颊侧基托时,可将石膏基牙削去,使卡环悬空,模型仍包埋在型盒下半部的石膏内,蜡托除边缘包埋外,人工牙和卡环不用石膏包埋。涂分离剂,放型盒上半部并注入石膏,开盒去蜡后,人工牙和卡环等都倒置于上半部的型盒内,分别在上下型盒内填塞塑料。采用此方法,应注意塑料的量要够,否则不易开盒,若再次检查容易出气泡。型盒要压紧,飞边不能过厚,否则影响人工牙的长度。由于支托翻到上半盒,处理不当时,支托易高影响其就位和妨碍咬合。

3.开盒、去蜡

(1)型盒中石膏硬固后,将型盒浸入沸水中数分,使蜡型受热变软。用石膏刀在上下型盒之间轻轻撬动使之分开。

(2)开盒后,取出已软的蜡,用沸水冲净型盒中的余蜡,修整石膏型腔的锐利边缘,待型盒内石膏表面已没有水并变干时,在石膏表面涂褐藻酸钠胶体分离剂,保证义齿组织面光滑,容易与石膏分离,但分离剂不可涂得过多,亦不可涂在连接体和人工牙上。

4.填塞塑料

(1)用单体擦净连接体上的分离剂和其他杂质,同时湿润人工牙埋入基托内的部分。

(2)塑料粉剂的重量依基托蜡的重量,再加20%~30%的塑料。按2∶1~2.5∶1的粉液比例,将塑料粉放入有盖的调和杯内,滴入单体,使塑料粉呈湿砂状,立即搅拌均匀,经稀糊期、黏丝期到面团期时,取出,用手揉匀成条状。

(3)以手指压塑料条于型盒中的石膏空腔内,牙冠和基托分别填塞,填塞量应比实际需要量稍多些,但上下型盒之间隔以湿玻璃纸,在压缩器上轻轻加压,使塑料在压力下填紧填够,直至压紧,打开型盒,去掉玻璃纸和多余的塑料,检查人工牙和连接体是否移位,塑料是否够量,如有不足之处要加添塑料。必要时可滴入少许单体使之湿润,以使新旧塑料易于结合,再盖玻璃纸加压,直到上下型盒完全密合为止。最后关盒时,切记将玻璃纸取出,并注意不要遗失人工牙或卡环,不要有石膏碎屑和杂质掉进塑料内。再将型盒放在煮盒夹上夹紧。

5.热处理、开盒

热处理是将型盒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使塑料完成聚合作用。型盒与型盒夹放入冷水或温水中慢慢加热,水煮沸后,再保持30min,自沸水中取出型盒及盒夹,待其自然冷却后开盒,避免义齿因热变形。型盒完全冷却后,用石膏刀撬开,用小锤敲打型盒底的周围,使模型自型盒内脱出,削减石膏时,要先剪义齿周围的石膏,再剪模型石膏,注意剪刀分力的方向。削减下颌义齿的石膏时,不能从舌侧剪,要尽量使剪刀与牙槽嵴方向垂直,否则易使义齿折断和舌杆变形。还应注意勿使支架变形。

6.磨光

义齿完成后需要仔细磨光,磨光面呈平滑光亮的外形,边缘圆钝,使不刺激口腔软组织、舒适、美观和易保持清洁。

(1)除净义齿表面及组织面黏附的石膏和塑料小瘤。

(2)用大砂轮磨去多余部分的塑料飞边、基托上的小瘤,再用小砂轮和带石针、砂纸片等打磨,由粗至细,基托边缘应磨圆钝,勿呈刃状,基托磨光面外形合适。

(3)用布轮、鬃轮蘸湿磨光砂,进行抛光,最后用干布轮蘸磨光粉,在磨光机上磨光。使用布轮时,勿磨冠的外形,应顺布轮转动方向打磨,否则卡环容易被打变形。

(4)卡环、连接体、人工牙及基托磨光面,要高度磨光。

(5)基托组织面去除石膏及小瘤,不应磨光,以免影响义齿的贴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