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肉类工业手册

肉的颜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2页(2315字)

肌肉的颜色是重要的食用品质之一,它是由肌肉和脂肪的色泽决定的,且随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品种、膘情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也与宰前、宰后处理和贮藏加工条件,如放血、冷却、冻结、存放和解冻有关。肉的颜色是肌肉的理化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表现,消费者可以通过肉的颜色初步判断肉的新鲜程度和品质好坏。

一般来讲畜肉的颜色呈红色,但色泽及色调有所差异,肉颜色较深,肉的颜色则较亮。禽肉有红、白两种色泽,如腿肉为红色,胸脯肉为白色,蓄积大量脂肪的肉常常因带白色而呈淡红色。

表1-3-21 一般动物肉的颜色

肉的颜色主要是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产生的,细胞色素、黄素蛋白和维生素B12等其它有色物质对肉的颜色也有一定影响。肌红蛋白为肉自身的色素蛋白,肉色的深浅与其含量多少有关。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对肉颜色的影响要视放血的好坏而定。正常情况下,放血良好的肉中肌红蛋白色素占80%~90%,比血红蛋白丰富得多。

肌红蛋白为复合蛋白质,它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珠蛋白和一个带氧的血红素基团组成,血红素基团由一个铁原子和卟琳环所组成。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主要差别是肌红蛋白只结合一分子的血色素,而血红蛋白结合四个血色素。因此,肌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0~17000,而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

表1-3-22 每克生鲜畜肉肌红蛋白含量

肌红蛋白中铁离子的化合价态(Fe2+或Fe3+)和与O2结合的位置是导致其颜色变化的根本所在。在活体组织中肌红蛋白依靠电子传递链使铁离子处于还原状态,而刚屠宰后的肌肉因供氧中断,肌红蛋白中与氧(O2)结合的位置被H2O所取代,肌肉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当将肉切开后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H2O会逐渐为O2所取代而重新变成鲜红色,这是由于形成氧合肌红蛋白的缘故。但如果放置时间过长或是在低O2分压的条件下贮放则肌肉会变成褐色,主要是因为二价铁离子(Fe2+)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3+),形成了氧化态的高铁肌红蛋白(红褐色)所致。

肌红蛋白在O2存在的条件下既可变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MbO2),也可形成褐色的氧化肌红蛋白(MMb)。产物的比例依O2的分压而定,氧气分压低,则有利于MMb的形成,而氧气分压高,则有利于MbO2的形成。这种变化在活体组织中由于酶的活动电子传递链可使MMb持续地还原成Mb。但动物体死后,这种酶促的还原作用就会逐渐削弱乃至消失。因而,在商业上,常常将分割肉先加以真空包装,使其在低O2分压下形成MMb,到零售店后打开包装,与O2充分接触以形成鲜艳的MbO2来吸引消费者。为了获得保持鲜艳肉色的最长时间,零售一般在0~4℃的条件下进行,以减缓还原体系的氧化速度。

影响肌肉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下:

1.畜禽的种类、年龄及部位

猪肉一般为鲜红色,牛肉为暗红色,肉为紫红色,肉为浅红色,肉为粉红色。老龄动物肉色深,幼龄的色淡。生前活动量大的部位的肉颜色较深。

2.肌红蛋白的含量

肌红蛋白的分子质量仅为血红蛋白的1/4,但对氧的亲和力却大于血红蛋白,且肌红蛋白在数量上占优,因此肌红蛋白多则肉的颜色深,含量少则颜色淡。

3.环境中的氧含量

肌肉色素对氧有显着的亲和力。氧充足则肉色氧化(或氧合)快。如真空包装的分割肉,由于缺氧呈暗红色,当打开包装后,接触空气很快变成鲜艳的亮红色,通常含氧量高于15%时,肌红蛋白才能被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O2分压的高低决定了氧合肌红蛋白或是氧化肌红蛋白。

4.湿度

环境中湿度大,则氧化速度慢。因在肉表面有水气层,影响氧的扩散。如果湿度低且空气流速快,则加速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如牛肉在8℃冷藏时,相对湿度为70%时2d褐变,相对湿度为100%时4d褐变。

5.温度

环境温度高会促进氧化,温度低则氧化得慢。如牛肉在3~5℃时贮藏9d褐变,0℃时贮藏18d才褐变。因此为了防止肉氧化褐变,应尽可能在低温下贮存。

6.pH

动物宰前糖原消耗多,宰后最终pH高,往往肌肉颜色变暗,组织变硬发干,形成DFD肉。同样,pH变化也易引起猪的PSE肉,使肉色变得苍白,持水性差。

7.微生物

肉贮藏时污染微生物会发生肉表面颜色的改变,污染的细菌会分解蛋白质使肉色污浊;污染霉菌则在肉表面形成白色、红色、绿色、黑色等色斑或发出荧光。

上一篇:肉的风味 下一篇:肉类工业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