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肉类工业手册

坏死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46页(960字)

坏死杆菌病(Necrobacillosis)是由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norum)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等组织坏死为特征,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

(一)鉴定

临床特点是组织坏死,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有时也波及其它内脏。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腐蹄病

多见于,有时也见于、鹿。表现为病肢不敢负重,按压蹄壳有痛感,蹄底有漏洞并含有腐烂角质及污臭液体。严重者波及蹄冠、趾间、蹄缘甚至肌腱、韧带和关节,化脓以至形成脓毒血症。

2.坏死性皮炎

多见于,尤其是仔猪和架子猪。其特征是体表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溃烂,常发生于体侧、臀部及颈部。严重者病变可深达肌肉、韧带以至骨骼,或造成耳、尾坏死腐脱。母畜常波及乳头和乳房。

3.坏死性口炎

多见于犊牛、羔羊或仔猪。主要表现为厌食、流涎、口腔黏膜红肿、湿热,齿龈、舌、上颚、颊及咽部覆盖假膜,剥脱后留有溃疡。

此外,尚可表现为坏死性肠炎或坏死性鼻炎等。多数死于坏死杆菌病的牲畜,除在体表有上述变化外,其内脏器官中可能有转移性坏死灶形成,马在肺内形成灰黄色硬固的结节,牛、羊坏死性化脓性胸膜炎和坏死性肝炎都是较常见的。

(二)处理

(1)病变限于局部时,割除局部病变部分,其余不受限制出场。

(2)属败血症过程,且有许多转移病灶时,肉尸、内脏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3)皮张均需消毒后出场。

上一篇:破伤风 下一篇:巴氏杆菌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