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杆菌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厌氧菌检验手册》第203页(1486字)
1.形态和染色 梭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绝对厌氧的不生芽孢的杆菌,菌体细长,典型菌种形态为梭形如纺锤体。无动力,化能异养,代谢蛋白胨或碳水合物。其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丁酸,并常伴有丙酸盐、琥珀酸盐、甲酸盐和短链醇类,不产生异丁酸及异戊酸盐。主要梭杆菌列于入表4-10中。
表4-10 梭杆菌属的名称、分离处和G+C值
2.培养特性 本菌为严格的专性厌氧菌。初代培养还要求低的Eh,Eh要求视不同菌种、接种物量的多少和培养基的不同而异。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经48小时厌氧培养后形成中、小菌落,圆形,凸起,透明或半透明,灰白色,全缘或边不整。典型菌株形成不规则圆形,呈面包屑样(即用透视光观察可见菌落示珍珠样光斑点),有恶臭味的菌落。
在37℃和pH接近7.0的环境中生长最好。
氧化培养基或未预还原培养基,对有些菌种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有些培养基中加入血清(5%~10%)或腹水能促进其生长。瘤胃液、含氯化血红素或挥发性脂肪酸对某些菌种有刺激生长作用。模式株: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ATCC25586。
3.抗原结构和菌细胞部分组成 具有胞壁脂多糖“O”抗原,它由特异性多糖和脂质A组成。特异性多糖核心用于试验的所有的8个菌种都含有庚糖和2-酮基-3脱氧辛酸盐酸盐(即KDO),并且具有内毒素特征。
菌细胞中还含有两种毒性物质,耐热和不耐热,属于可溶性蛋白成分,经聚丙烯胺凝胶电泳(RAGE)可形成分子量大、小的两条典型蛋白带。
4.DNA中G+C含量和其他 梭杆菌DNA中G+C含量为26~34mol%,仅普氏梭杆菌为52~57mol%。本属包括12个菌种,并都可以从人的腔道标本中分离,典型菌种为具核梭杆菌(ATCC25586)。生态学:本菌属寄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其中尤以口腔中最多见。认人的感染标本中,最常被分离的约6个种梭杆菌。以具核梭杆菌为例,使用肉汤纸片测定,红霉素>3μg/ml,氨基青霉素和林可霉素<0.8μg/ml,头孢菌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和氯林可霉素<1μg/ml,对氯霉素及灭滴灵<4μg/ml,而对羧苄青霉素>8μg/ml敏感。
5.实验室诊断 具有梭形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厌氧杆菌,除了梭杆菌外,还有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等。它们的鉴别除了选择性平板上生长、菌落形态、生长性状、抗生素敏感性等外,主要根据菌的终末代谢产物分析,DNA中G+C含量和同源性测定结果。如梭杆菌属代谢产物以丁酸为主,DNA中G+C含量为34mol%。纤毛菌属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乳酸,DNA中G+C含量为31.5~34mo1%。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的主要代谢产物为琥珀酸,DNA中G+C含量为31~41mol%.梭杆菌菌种鉴定列于表4-11。
表4-11 梭杆菌属的菌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