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计划生育技术手册》第241页(1602字)

不孕、不育和计划生育在人类生殖过程中有其内在联系,是医学上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对于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提倡计划生育,而对没有孩子要求生育的夫妇则应当积极诊治,使他们能享受天伦之乐。在治疗生育过程中,还可探索节制生育的新线索和途径,为计划生育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所以不孕和不育已纳入计划生育范畴,引起人们重视。

不孕(Sterility)是指育龄已婚夫妇,性生活正常,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在一定年限内从未有过妊娠。

不育(Infertility)是指育龄已婚夫妇曾经有过妊娠,但均为流产、早产、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包括习惯性或重复性),而至来诊时尚无孩子存活者。

从生殖医学的研究,已知在人类生殖过程中,妊娠关键有三:(1)男方精子和女方卵子的生成,发育与排出。(2)精子与卵子能够相遇结合为受精卵。(3)受精卵分裂、分化,移送至宫腔内种植发育。目前限于临床检查方法尚不够完善,对于以上3个关键了解不够,尤其是受精卵结合后不久即发生的早期流产,尚难诊断,所以,临床工作中,严格区分不孕与不育仍存在问题。但为了便于诊治和叙述方便,按照妊娠关键,可以理解不孕的病因主要是在受精卵形成前的某种病变所致。而不育的病因则主要在受精卵形成,着床发育过程中的某种病变所致。

不孕与不育的年限很不统一,国外正常人群调查资料表明,年轻夫妇婚后1年受孕率为80~90%,而不育症发生率高达15~20%以上,因而将不育症的诊断标准定为婚后1年不育者。国内缺乏统一标准,多数认为婚后2年,也有人主张3年后不育者。根据河南省计划生育科研所流行病调查资料表明,婚后1年怀孕率为76.4%,2年为89.7%,3年为93.2%。我们认为不育症诊断标准定为婚后2年不育为宜。这样既不过早对不孕下结论,又不至延误及时诊治。

生育期年龄,简称育龄。男性生育期年龄较女性为长。本文所指育龄主要指女性而言。为20岁至45岁。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保健事业的进步,妇女绝经年龄有后延趋势。文献报道,有延至60岁仍妊娠者。但从医学观点看35岁以上妊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渐趋增高。40岁以上更为明显。在诊疗不孕或不育时,应加以考虑。

不孕症的患病率:由于对定义缺乏统一的标准,诊断方法,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等也各地不一,所以无准确的数字。1972~1984年有62个国家参加世界生育率的调查,不孕症的患病率,约为育龄妇女的10~25%,美国为15%,英国为17%,日本高达20%。我国目前缺乏不育症的全面流行病调查资料,仅有部分地区临床统计资料和个别省的流行病调查资料。总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国外。北京地区不孕发病率为1.6%,河南城市为2.2%,河南农村为1.7%,新疆伊犁地区汉族为2.5%。我国不孕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率低。

国内不育症病因及其分布的流行病调查资料更为少见。河南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在该省具有代表性的东南西北中,包括城市与农村,平原和山区的五个区域,对45岁以下25932对已婚夫妇(调查率占该年龄组已婚夫妇的98.1%)的调查结果发现,男性不育症占27%,女性不育症占50.5%,夫妇双方原因占22.5%。在12项男性病因中,精索静脉曲张占首位(10.5%);女方7项原因中,垂体下丘脑因素和月经紊乱者占首位(28.8%)。经Logis氏回归分析证明影响男性生育的7个因素中,以食用粗制棉籽油,精索静脉曲张为最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