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与计划生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计划生育技术手册》第402页(3800字)

作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健康。当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白痴或畸形儿时是十分痛苦的。社会对于这类患儿虽寄予同情,但也是一种负担。因此,优生是人类本能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优生学在我国受到重视和提倡。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高速持续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就相对突出。另一方面,近半个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们在探索优生的手段和措施方面不断取得成绩,而社会对这些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就使得优生学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

高尔顿在创立优生学的时候,是以“遗传健康”为其宗旨的,而今天谈优生学总离不开谈人口,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质量,二是人口的数量。人口质量又包括两个特征,社会特征是指人口的思想、道德、科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自然特征则主要指人口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优生学致力于提高人口自然素质的研究。

随着科学的进展,遗传性疾病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儿科统计,近20年来,死于传染病的小儿比例大大减少,而先天畸形及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逐渐增高,加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影响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据报告,新生儿中有出生缺陷的达3~5%。美国报告全国儿科住院病儿中7.1%为遗传病;31.5%为可能有遗传基础的影响;6.4%为单基因病。我国全国患遗传病的人数虽无精确统计,但从国内的零星资料并参考国外有关数据推测,应该是很大的。我国许多山区存在大量地方性克汀病患者,个别地区患病率高达2~4%,个别生产队可高达10%。关于常染色体畸变造成的先天愚型,虽然缺乏精确的统计数字,如参考美国1971年的估计数(全美国约有25万人),则我国患儿当超过100万人。如果包括由于基因突变、产伤、新生儿期其他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则数字还要高,在美国占人口的3%,即600万人。我国如用同样比例计算,则有3000万人,估计实际人数比这还要高,因为我国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产伤及新生儿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造成智力低下儿的比例亦会高。此外,我国以往对优生学重视不足,而且由于风俗习惯以致有些地区近亲通婚较多,他们的后代出现隐性遗传病及智力低下的机会亦会高。这意味着给某些家庭、国家造成精神和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家庭幸福、计划生育和国家四个现代化。从优生学角度看,则影响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繁衍昌盛。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必须抓好人口质量,运用我们的科学知识,更有效和更成功地提高中华民族后代的遗传素质,也就是说要开展优生学的研究。

优生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原始社会婚姻关系的进步,逐渐排除直系血亲之间的婚姻关系,就具有很大的优生意义。在许多原始部落,对生来有显着残疾畸形的婴儿被处死或被遗弃的做法;这固然有生产力低下、医疗水平限制,难以抚养的原因,却也是具有优生意义的。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表明对近亲结婚的危害已有所认识。罗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就曾严令禁止表亲结婚,违者判罪,甚至处死。犹太人的宗教戒律中禁止43种亲戚结婚,在《犹太教法典》中又增加了26种。这都是与优生有关的历史事实。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专门的优生研究,在19世纪以前是不可能的。优生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建立需要两个方面的科学基础,一是进化论,二是遗传学。进化论提供种族的素质可以改善的这种思想,遗传学则提供这种改善的具体措施。

二、优生学的建立与发展

“优生学”(Eugenics)这个词最先出现在《对人类才能的调查研究》一书中。高尔顿给优生学下的定义是:“对于在社会控制下的能从体力方面或智力方面改善或损害后代的种族素质的各种动因的研究。”主张促使有优良或健全素质的人口的增加,并防止有不良素质的人口增加,以改进人类的素质。他建议广为传播已确立的遗传规律方面的知识,并促进遗传学的继续研究,调查古今各国、各社会阶层的生育率,收集资料,说明一些家族之所以昌盛的因素,研究影响婚姻和婚姻制度的各种因素,广泛宣传优生学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三、新优生学的发展

高尔顿创立优生学的时候,主要强调了遗传素质。但是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向邻近学科的渗透,优生学已不限于只研究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限于只研究减少不利表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增加有利表型等位基因的频率,而是研究一切最终导致表型异常的因素,即研究出生缺陷或畸形学;研究一切可以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因素和措施。其中既有遗传因素,但也包括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不仅涉及地理环境、民族、人种的差异,而且包括亲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即配子可能处的状态),特别是受精卵生长发育分化的内外环境等。因此,遗传学的许多分支;如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免疫遗传学、临床医学的许多分支;如围产期医学、产前诊断学;预防医学的许多分支;如环境卫生学、遗传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都和优生学有关,因而也都是优生学研究的内容。这就使优生学成为一门由许多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赋予高尔顿的经典优生学以新的内容。因此,今天要提倡的和研究的是新优生学。

1.优境学 优境学即优良环境之意。主要指胚胎生长发育的内外环境。其中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是孕妇的合理营养,以及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等。

孕妇的合理营养直接影响胎儿、婴幼儿、青少年乃至成人期的体力和智力发展。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综合了90个国家的280篇资料,共有活产新生儿12200万,其中大约有2060万低体重儿,即占17%左右。发现低体重儿的出生除了其他因素外,尚与孕妇的营养状况有关。

孕妇食用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含有大量必需的氨基酸,对胎儿的大脑以及全身发育有良好影响。由于发现3岁以前的婴幼儿大脑细胞仍处于发育和增殖状态,因此,这期间如蛋白质食品丰富,可使良好的遗传素质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发展。

孕妇的外环境包括情绪和有害因素作用。孕期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和劳逸适度。有害因素包括某些病毒性疾病、某些化学物质,以及各种射线的作用。特别是孕早期受到上述因素作用可致胎儿畸形,中期和晚期则常常导致功能障碍。

2.致畸学 对大量的环境化合物的遗传毒理学研究表明,许多致癌剂同时也是致突变剂。因此,研究各种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其中包括各种避孕药的致畸、致突变效应,也构成了预防性优生学的重要内容。

3.优生法规 为了减少遗传性疾病患者和出生缺陷者的频率,以法律形式来限制某些婚姻或生育。目前在许多国家都有一些优生法规,但以日本1948年制定的《优生保护法》成效卓着。该《优生保护法》规定,凡患有以下几种遗传性疾病者不能结婚或生育:遗传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癫痫、遗传性精神发育迟滞、严重的遗传性精神素质病、严重的遗传性躯体疾病(如慢性舞蹈病等22种疾病)、严重的遗传性畸形等,此外还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1950年和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都有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鉴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因而各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和出生缺陷者的比例也会相对增加。为了能在短期内达到提高人口质量的效果,建立优生法规是一个途径。

4.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又叫宫内诊断,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建立内产前诊断中心,在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损的诊断方面效果显着。但对于酶缺陷的许多疾病,产前诊断的准确性还不高。由于已知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已达4000种以上,因而这类疾病产前诊断的潜力很大。

5.人工授精 关于人工授精的问题,早在18世纪就已采用过。但是由于宗教上和精神上的原因,直到现在才被社会所接受。人工授精可使男方不育的家庭获得后代。而优生学采用人工授精则是为了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以帮助这种家庭获得健康的孩子。因此对于丈夫为遗传性疾病杂合子的家庭,在遗传咨询的时候,可以提出人工授精的办法供家庭选择。通常选用智力、身体及外貌良好,本人及家庭均无遗传性疾病者作为人工授精供给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