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防治手册

鸡传染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禽病防治手册》第145页(2215字)

病因

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ms,CI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此病的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淋巴组织萎缩,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进而继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CIAV为DNA病毒,亦称作鸡贫血因子(Chicken Anemia Agent,CAA),现归类于圆环病毒科(Circoridae)。

传播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播迅速,且以经蛋垂直传播最为重要,实验感染母鸡8~14天后即可经卵传播,在野外经卵传播可持续3~6周。实验感染后8天可见贫血及组织学病变,10~14天后可见临床病变及死亡。野外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不详,但曾于12日龄雏鸡发现临床症状,并在3~4周龄出现较高的死亡率。CIA现在已成全球性流行。

易感性

只有鸡对CLAV易感,任何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以2~3周龄鸡最为易感。大部分鸡皆受母源抗体的保护而不发病,除非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否则接触感染CIAV的鸡只很少发病;CIAV不同分离株的病原性虽然不同,但其抗原性皆相同。

诱因

感染IBDV、MDV、REV或以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或环丝氨酸A等降低鸡只免疫反应的因素都可提高鸡对CIAV的易感性,母源抗体对雏鸡的保护效果亦降低。不同日龄雏鸡对CIAV的易感性亦因诱因的存在而不同,如仅以CIAV感染2周龄以上的雏鸡不会使其发病;若出壳就感染IBDV的雏鸡,至2、3周及4周龄尚对CIAV易感。如将IBDV感染雏鸡与只接种CIAV的雏鸡同饲,后者没有贫血现象,而前者却发生贫血。因此接触感染会使这些出现免疫抑制的鸡群发生贫血,早龄抵抗性也因免疫抑制而延后。CIAV亦会降低鸡只的免疫功能,由此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不仅增加鸡只对细菌等继发感染的易感性,并且降低对疫苗的免疫功能,尤其是降低对立克氏病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抑制只发生于雏鸡,已知5~6周龄以上鸡只的免疫功能不会受CIAV的影响,因此CIAV强毒株可用来免疫母鸡。

症状

CIAV感染的典型症状为贫血,于感染后14~16天发生,血细胞比容小于27%,甚至降低至6%。感染鸡精神沉郁、苍白、体重下降、皮肤出血等,死亡率可达30%。继发细菌感染而造成皮肤病变及坏疽性皮炎。

病理变化

大部分病例都可看到胸腺萎缩及骨髓变黄,有时可见法氏囊萎缩、肝肿大、腺胃和皮下及肌肉出血,切片见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接种后4~6天就可在骨髓及胸腺皮质出现病变;接种后6~8天,可见法氏囊、脾及其他组织的淋巴细胞减少或消失。接触感染鸡只有骨髓的病变而无淋巴组织的病变。

诊断

根据典型的贫血症状,及血细胞比容值降低和骨髓变黄等特征可初步诊断。有条件者可从感染鸡脏器及粪便中分离病毒。病毒中和试验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可用于诊断CIA。鸡血清及卵黄抗体中和试验比荧光抗体试验敏感且特异,但需数周,而荧光抗体试验仅需数小时。最近已建立更为敏感、特异的ELISA方法。

CIAV为鸡的常在病毒,因此分离到病毒并不能代表感染发病。6周龄以内小鸡有前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可怀疑本病的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胸腺及法氏囊萎缩、免疫抑制等现象亦会由肿瘤病毒引起,诊断时需注意其他病因也可引起类似的症状,如马立克氏病病毒、IBD病毒也可造成淋巴组织萎缩,但不造成贫血;磺胺类药物及真菌毒素亦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防治

CIA为病毒性疾病,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对细菌所引起的二次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垂直感染非常重要,且仅雏鸡发病,因此免疫母鸡是控制本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于母鸡产蛋前数周以饮水免疫可有效的预防其子代雏鸡免受本病感染。有关免疫方法需注意下列几点:

(1)母鸡免疫需于13~15周龄进行,并必须在开产前4~6周免疫,以避免疫苗病毒传染给雏鸡而发病。CIAV对母鸡不会引起免疫抑制现象。

(2)如于母鸡中检出CIAV抗体,表明其已受自然感染,对已有抗体的母鸡群可以不施以免疫。在德国有50%~75%的母鸡群有抗体存在。

(3)种鸡群必须接种IBD疫苗,以防止雏鸡受IBI)V感染而增加对CIAV的易感性,这在控制CIAV的感染上相当重要。

上一篇:鸽痘活疫苗 下一篇:禽病防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