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食物营养分析实用手册》第138页(2267字)

将蛋白质经水解后得样液,将样液点在微晶纤维素薄板上,在溶剂系统中进行双向上行展层,由于各种氨基酸的Rf值不同,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层析后用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显色,与标准氨基酸的位置比较可鉴定样液中各种氨基酸的种类,从斑点的深浅可大致确定含量。

试剂

(1)展层剂Ⅰ:叔丁醇-甲乙酮-氢氧化铵-水溶液(5∶3∶1∶1,V/V),新鲜配制。

(2)展层剂Ⅱ:异丙醇-甲酸-水溶液(20∶1∶5,V/V),新鲜配制。

(3)0.5%茚三酮丙酮溶液:称0.5克分析纯茚三酮溶于100毫升无水丙酮中。

(4)微晶纤维素。

(5)标准氨基酸溶液,浓度为0~2mg/ml。

操作步骤

1.制板:称取15g微晶纤维素,加入30毫升水,4毫升丙酮,调成匀浆,用薄层涂布器涂布于洁净干燥的玻璃板上(玻璃板200×200mm,厚度3mm),制成厚度为0。5mm左右的薄层。置水平架上晾干后即可使用。

2.样品制备:称取蛋白质样品或饲料样品5mg,放入小试管中,加入0.6毫升5.7N盐酸(恒沸点盐酸)。在火焰上封闭管口后,置110℃烘箱中水解24小时。取出,打开封口,置真空干燥器中减压抽干,以除出酸盐。再加入10%异丙醇溶液(先以稀氨水调节至pH7左右)至总体积为0.5毫升,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3.点样: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样液5微升(每种氨基酸在10微克以下),分次点加在距板下边缘约2cm处,边点边用电风扇吹干,使点样直径在2~3mm内。

4.展层:采用双向上行法展开。将已点样的两板的薄层面朝外合在一起,放入层析缸(25×10×25cm)中的玻璃船内,将两块板的上部分开靠在缸壁上。先进行碱向展层,将展开剂Ⅰ从两块板中间加入,薄层侵入溶剂中的深度约0.5cm,(切勿使样点侵入层析液中),盖好缸盖,进行展开。当溶剂前沿达到距原点约11cm时(时间约1~1.5小时),即可将薄板取出,冷风吹干,放平,刮去前沿上端的黄色杂质部分。再进行酸向展层,将薄板重新放入另一个层析缸中的船槽内,与碱向体系成垂直方向,加入展层剂Ⅱ,进行展层。展开至距原点11cm时,取出,吹干。

5.显色:每块板喷以7~10毫升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时应控制使薄层板恰好湿润而无液滴流下。喷雾后的薄板用风扇吹干。有氨基酸存在的地方逐渐显出蓝紫色斑点,仅脯氨酸为黄色斑点。用铅笔将斑点圈出,并用描图纸复绘或摄影保存。

标准氨基酸按上述步骤进行点样、展层、显色。

为了定量,可制备浓度不同的氨基酸标准,供比较确定样品氨基酸的量。

6.定性鉴定

(1)Rf值: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支持物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有关。

Rf值的计量:用尺测量显色斑点的中心与原点(点样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求出比值,即得氨基酸的Rf值。

(2)双向层析Rf值由两个数值组成,即在第一相计量一次(碱系统)和在第二相计量一次(酸系统),分别与已知氨基酸在碱、酸系统的Rf值对比,即可初步确定它为何种氨基酸。

7.定量测定:

(1)根据样液在薄板上斑点的位置、大小、颜色深浅以及检液相当于样品的量,与标准氨基酸层析图谱进行比较,可确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大约含量。

(2)比色测定:找出样品和标准氨基酸的相应斑点,用刀刮下,用硫酸铜乙醇溶液洗脱,并进行比色。

①氨基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刮下标准薄板上的氨基酸斑点,分别装入干燥试管内,加入5毫升0.1%硫酸铜(CuSO4·5H2O)溶液:75%乙醇=2∶38的溶液洗脱,间歇摇荡,洗脱液呈粉红色,待15分钟后用52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以氨基酸含量(微克)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结果应为直线关系,但不同氨基酸其斜率不同。

②样品薄板上氨基酸斑点刮下,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处理。进行比色测定,根据光密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氨基酸含量。并进行计算。可得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分享到: